陈某某,女,22岁,工人,1984年1月16日诊。有支气管哮喘史12年,常反复发作,冬令尤频。一周前,婆媳口角,火气浮动,宿痰暴涌,服解痉剂及激素类西药,症未缓解,故迎余往诊。
履米及室,痰鸣呼吼声先入耳,俟入内诊察,见唇面青灰,额汗若洗,抬肩滚肚,胸廓膨隆,喘促气急,睛突口张,时而吹呼,时而咳唾,痛苦万状,舌质紫,苔滑白,脉中取滑而重按促。
辨证为胸有壅塞之气,膈有潜蓄之痰,气痰相搏,聚结息道,酿成“痰栓”。
此哮喘危急之候,不速治将成痰厥窒息。治当涤痰降逆,宣肺缓急。
方拟泽漆汤倍半夏:泽漆30g,姜半夏20g,紫菀、白前、生姜各15g,桂枝、黄芩、党参、炙甘草各10g。3剂,水煎服。
二诊:痰势衰退,喘促缓和,胸膈稍宽,夜能俯寐,效不更方,续进3剂。
三诊:痰喘诸症已缓,寝食如常,拟苏子降气汤加生晒参,嘱每周服5剂,连服10周。
后随访1年,未再反复。(国医论坛1991;<3):14~15)
按语:痰为百病之源,肺系疾患多与痰密切相关。本例痰浊内伏,留于肺俞,结为“宿根”,七情六淫,一有触犯,旋即发作。泽漆汤倍半夏,开结逐饮,温肺化痰,以磅礴之势直捣巢曰,故缓急之效立著。后以苏子降气汤加人参,燮理三焦气机,息道调顺,津液流通,气反其宅,脾肺肾三脏各司其要,故愈后不复发作。
【补注】《脉经·卷二》:“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
《千金要方·咳嗽门》:“咳而大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厚朴麻黄汤方。”
“夫上气,其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以上所载为旧文,可补《金匮》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