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某,男,32岁,干部,已婚,74年初诊。婚后多年不育,头昏,耳鸣,神倦,自汗,食少,面色无华,夜卧少眠,性欲减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以两尺脉尤甚,素患慢性病疾,每夏即发,平素体弱易感。检查精液:量少,80%死精,20%活动力差。主以温肾补火,阳生则阴长、精成,从本而治,拟金匮肾气汤加味治之。附片60克,肉桂6克,熟地15克,淮药15克
吴七十岁周身痒不可当,脉洪,狂吐血,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以后永不发。---史五十岁酒客大吐狂血盛盆,六脉洪数,面赤,三阳实火为病,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一帖而止,二帖脉平,后七日又复发,血如故,又二帖。
郭某某,男,二十七岁。受雇于某牧场给用户送牛乳。二年前以扁桃腺炎、咽喉炎等病名就治于各喉科专门医、一向不大差,至去年底更觉肿痛,咯中混有血丝。几经治疗,血丝减,而咽喉干燥,压迫感及狭窄感依然存在。唯食物通过并不疼痛。此外则喉头居恒如有炙肉梗塞,吞咽不下,咯亦不能出。而且全身倦怠疲倦,元气不振。睡眠虽佳,但目合则做梦。大小便正常,没有头痛头重之症状。以上拖至最
姚××,男,46岁。四川成都某厂干部。【病史】曾于1970年夏患阿米巴痢疾,经医院治疗,痊愈出院。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病又复发。中西医治疗月余,腹泻止。但其后因工作劳累,饮食不慎,又出现腹部隐痛,腹泻便稀,口三、四次,1971年经四川省××医院确诊为“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肠炎”。在成都先后经多处医疗单位治疗,服中药一百余剂,时好时坏,夏秋
伍某某,女,38岁。1968年春,鼻衄三日不止,医用中药止血剂和注射仙鹤草素、维生素K、凝血质等无效。诊见面色苍白,腹部冷痛;心痞,肢冷,脉沉弱而芤。证已属虚,用黄土汤治之。一剂鼻衄显减,二剂鼻衄全止。(广西中医药1980;<1〉:31)按语:鼻衄属热者固多,然属寒者亦复不少,前者清热凉血为治,后者当温阳止血为法,黄土汤、柏叶汤皆可据
周某某,女,13。1977年5月10日,频频抽大气二月余,咳嗽一月余,脉弦滑数,唇红,苔白。辨证:邪热内陷与痰饮互结于心下兼阴虚。治宜:清热涤痰兼养肺阴。方药:全瓜蒌20g,法夏10g,黄连3g,北沙参20g,麦冬15g,五味子6g,二付。1977年5月13日,上方缺法夏,现咳嗽愈,偶尔抽气。原方二付。1977年5月2
何某,32岁,工人,1991年5月8日初诊。患者月经周期45天~50天,经期6天~8天,行经腹痛、夹黑色血块、并逐次加重1年余,白带量多质稀,少腹凉而坠痛,腰酸体倦,舌质黯两侧有瘀斑,苔白厚,脉沉弦。屡服少腹逐瘀汤、完带汤等,其效不著。妇科检查:耻骨联合左侧扪及7cm×6.5cm×8cm囊性包块,质软,活动度好。B型超声波检查报告:子宫未见异常,左附件见6.
袁某,男,19岁。1989年2月8日诊。因受凉后头痛,周身不适,怕冷半月,四肢麻木无力一周而入院。当时四肢呈驰缓性瘫痪,上下肢肌力均仅I级,双腕和踝以下感觉障碍,西医神经内科经各种检查后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应用地塞米松等,病情无好转。诊四肢无力,不温,舌质淡紫,苔薄白稍腻,脉沉而涩。证属寒湿入络,气虚血瘀。治宜温
董某,男,35岁,偃师市顾县镇人。身无力,无精神,怕冷,精神恍惚6个月。西医诊为抑郁症,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效,听人介绍求诊于我。脉沉细无力,诊为少阴证。处方:麻黄8g,黄附片15g,干姜13g,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3枚。7剂,每日1剂,煎2次(首煎不少于69分钟,二煎30分钟)。1个月后,患者路过卫生室特意来告知,服药后诸症悉平,已正常生
李××,男,48岁。解放军某部老红军。【病史】1957年12月,患剧烈头痛,夜间尤甚。痛时自觉头部紧缩似鸡蛋大小,如铁箍紧束,不能入睡。在四川××医院住院八个多月,病因不明,按“神经官能症”治疗。每日服安眠药强行控制。出院后,头痛复发时,又增肩背痛楚如缚。后转部队××医院,采用睡眠疗法等治疗。又入××医院,按“癔病”论治。病情未见好转,被迫全休。每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