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满痛 辘辘有声、晨起即泻 日三五行 无痛感、微浮肿、短气、口干不饮、恶心不吐、上半身自汗、脉沉伏

衣宸寰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高某,女,32岁,1968年5月,因产后体弱缺乳,自用民间方红糖、蜂蜜、猪油各四两,合温顿服,由于三物过腻,勉强服下2/3,其后即患腹泻。医院诊为神经性腹泻,中西医多方治疗未效。1971年3月4日初诊。面色苍白无华,消瘦羸弱,轻度浮肿,体倦神怠,晨起即泻,日三五行,腹泻时无痛感,心下满痛,辘辘有声,短气,口干不饮,恶心不吐,身半以上自汗,头部尤著。脉沉伏,右脉似有似无,微细已极;左脉略兼细滑之象。苔白滑。

当时误以为此证久泻脱阴伤阳,即用六君子汤加减,重用人参,以为中气复健,证或可挽,不料服后转剧。

复诊:药后心下满痛益增,腹泻加剧,达日十余行。

留饮致泻者有五:一其正固虚,然必有留饮未去,故补其正,反助其邪,所谓虚不受补也。二则心下满痛拒按,是留饮结聚属实。三则口虽干不欲饮,属饮阻气化,津不上潮。四则身半以上自汗,属蓄饮阻隔,阳不下通,徒蒸于上。五则脉沉伏而左兼细滑,是伏为饮阻,滑为有余,里当有所除,细询患者,泻后反觉轻松,心下满痛亦得略减,继则复满如故,如此反复作病,痛苦非常。

本例病情符合本条文所述,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草10克,半夏10克,白芍15克,甘遂3.5克,蜂蜜150克,1剂。先煎甘草、半夏、白芍,取汤100毫升合蜜,将甘遂研末兑入,再沸火煎沸,空腹顿服。

三诊:药后腹微痛,心下鸣响加剧,两小时后速泻7~8次,排出脓水样便,泻后痛楚悉去,自觉三年来从未如此轻松,后竟不泻,调养一月康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3>:17)

按语:留饮于内,渗注于肠,而致泄泻。用六君子重用人参,“实实”之误也。据证用甘遂半夏汤治疗,“通因通用”之大法也,病即惠,医当搅案思之。

本文提到的方剂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