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度寒战 继而发热出汗而热退、口渴、心烦、全身酸困

徐景藩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王某,男,25岁,因间日寒战,发热38.5度,于1958年6月25日入院。患者于6月25日、27日下午两度寒战,继而发热、出汗而热退。入院当天下午又发作口渴,心烦,全身酸困。以往有慢性咳嗽史,近来发作。急性病容,舌苔薄白,胸闷甚,口渴引饮不多,两脉弦数,其它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化验:白细胞7500/mm³,中性51%,淋巴49%,血片找到间疟原虫,胸透阴性。

辨证为间日疟湿热两感,法宜截疟和解。

蜀漆(炒常山)15克,柴胡5克,黄芩6克,姜半夏6克,茯苓9克,槟榔9克。

服上方未吐,翌日乃作,时间短,恐与未掌握服药时间有关。

第三日于上午4时、8时各服1剂,常山用量至30克,无呕吐等不适反应,疟予截止。

以后仍给常山等煎剂内服,常山用量12克。2剂后,疟原虫阴性,随访未有复发。(广东中医1959;<9):396)

按语:本案用本方治疗疟疾间日发作,湿热壅盛者,并合小柴胡汤加减以和解之,要在临床灵活辨证。据王渭川经验,蜀漆(常山)用量以10克为宜,同时宜伍黄芩、知母、藿香,既增强截疟效果,又无毒副作用。


【补述】据临床报道,用常山、蜀漆一类方剂治疟,以发作前一天晚上或发作前半天及前两小时各服一次为宜,确能提高疗效。单用蜀漆或常山治疟,虽疗效肯定,但致吐作用大,且停药后每易复发。按前人经验,下述方法有助于减轻或避免呕吐的副作用:①酒煎或用姜汁炒熟后使用;②适当配伍半夏、陈皮等和胃治呕药。至于其复发问题,尚有待继续研究。应该指出中医治疟,并非单持一味,而是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这是关键所在。(引自《金匮要略讲义》五版)

本文提到的方剂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