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某某氏夫人,六十三岁,生来禀赋薄弱,两个月前突然大量吐血,百方医治不差,乃人嘉义病院治疗。吐血虽止,但眩晕、心悸亢进(奔豚状)、耳鸣、脑筋拘急、腹中雷鸣蠕动疼痛等自觉症状仍无稍差,经主治医师宣告绝望,于是退院在家延某中医治疗,且预备身后事。
1955年1月11日由汪氏来嘱往诊,症状既如上述,据云自发病迄今大便皆秘结,医与泻下剂仍不能通,唯有灌肠方有一二枚燥便。
高度衰老、手足逆冷、脉沉迟、舌赤肌。自言心下部冷如淹水,辄如有物自脐上冲向咽喉,于是呼吸即生困难口中唾液多,呕吐频催。
以上症状与《金匮要略》之“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初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条文一致,于是方证符合,决然投以大建中汤,是夜大便畅通疼痛止,呕吐若遗。续服十余日诸症尽除。健康胜于常时,自后来诊多属风邪之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