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区明显压痛 肝脏肿大、脘胀纳少、口苦 咽干、渴不欲饮、溲黄、便溏、舌淡苔白、脉弦细无力-肝脓疡

赵士魁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揣某某,女,15岁,学生。患者于两月前因胆道蛔虫被摘除胆囊,术后一周肝区疼痛不休,引流口淌脓,屡用青链霉素、龙胆泻肝、柴胡清肝等,疗效不佳。某医院欲为其二次手术,患者惧拒。

1971年10月19日延余诊治:胸右侧第九肋下端,有.1×9厘米暗红色垂直切口斑痕一条,下端之引流口1×1×3厘米,色淡红、平塌,有咖啡色之稀薄脓液流出,气微腥臭,引流口与斑痕四周,皆有1.5厘米宽之淡黑晕。右上腹稍现膨隆,肝脏触诊有明显压痛和扣击痛,肝脏肿大在肋缘下2.5横指、质略硬、边缘钝。肝区隐痛,夜间较重。颜面暗黄,形体瘦削,脘胀纳少,口苦咽干,渴不欲饮,溲黄便溏。舌淡苔白,脉弦细无力。

此属术后毒物不净,正不胜邪,邪踞成痈。宜温肝疏木,助正荡邪。

方药:薏米、制附子、生黄芪各40克,败酱50克,柴胡、木香各15克。水煎,每日一剂,分早、中、晚、夜四次服。引流口局部敷提毒散,外贴麝香回阳膏,隔日一换,至愈为止。

此方服2剂后痛减轻。服5剂后痛止,脘胁舒,纳谷馨。继进6剂,脓色转白,质稍稠,余症亦均减轻。遂改为日服上方半剂,一日二次,两周后病瘥。(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6):20)

按语:此证当与非手术之肝化脓区别治疗,既往未识此机,屡以苦寒之品虚其虚,致使肝阳日衰,邪气久羁,经云“损者益之”,因此用薏、附、芪扶阳益气以温肝,“结者散之”,故予败酱、柴、香排毒散结以疏肝。肝阳得复,疏泄有权,邪气自消。

本文提到的方剂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