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女,50岁。1994年8月29日初诊。近半年来感觉周身不适,心中烦乱,遇事情绪易激动,常常多愁善感,悲恸欲哭。胸闷心悸气短,呕恶不食,头面烘热而燥,口干喜饮,失眠失梦,颜面潮红,但头汗出。月经周期不定,时有时无。某医院诊断为“更年期综合症”,服“更年康”及“维生素”等药物,未见效果。舌芒薄白,脉来滑大、按之则软。
刘老辨为妇女50岁乳中虚,阳明之气阴不足,虚热内扰之证,治宜养阴益气,清热除烦,为疏《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加减。
白薇10克,生石膏30克,玉竹20克,丹皮10克,竹茹30克,炙甘草10克,桂技6克,大枣5枚。
服药5剂,自觉周身轻松,烦乱呕逆之症减轻,又续服七剂,其病已去大半,情绪安宁,睡眠转佳,病有向愈之势。守方化裁,共服20余剂而病廖。(《刘渡舟医学全集》1998:948~949)
按语:本案咏证发于经断前后,经欲断未断,每易伤阴耗气,气阴不足,则因虚而生内热,热扰于中焦.胃气不得下降,故见呕恶不食;上扰于胸位,使心神无主,又加中焦亏乏,不能“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为血”,则心血不充,神明失养,故可见心中烦乱,失眠多梦以及情绪异常等症。治疗当师仲景“安中益气”为大法,清热降逆,养阴和胃,用竹皮大丸。竹茹、石膏清热、降逆、止呕:桂枝、甘草辛甘化气,温中益心;白薇清在上之虚热;人枣、王竹滋中州之阴液;丹皮助白薇养阴以凉气血而清虚热。本方寒温并用,化气通阴,服之能使气防两立,虚热内除,于是随月经欲断所现等证候白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