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某,男,68岁。1983年1月12日初诊。3月前因口渴吃鲜柿子5枚,至夜胃痛大作。服用西药及肌注止痛针,服中药攻下,疗效不佳;疑为胃癌,前往县医院作胃镜及切片检查,诊为胃柿石病,建议手术,家属虑其年高而不允。
证见心下痞硬,按之则痛,可触及一鸡蛋大包块,固定不移,饮食不思,身体赢瘦,面色暗晦,倦怠无力,频吐清水,大便不畅,脉沉涩,舌紫苔腻、尖有瘀斑。
证属积聚。思前医已用承气攻下,邪未去而正已伤,宜用枳术汤加味行气消痞,化积止痛,调养脾胃。
处方:枳实20克,白术15克,鸡内金(冲)10克,元胡12克,莪术10克,连服3剂。
二诊:胃胀痛减轻,饮食增加,药之收效,守上方再进5剂。
三诊:胃转隐痛,仍感满闷不适,手触包块较前变软,病有转机,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改汤为丸。处方:枳实75克,土炒白术、鸡内金、黑木耳各150克,蜂蜜450克,前4味研细,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开水送服。
上方服用过程中,大便先后排出指头大黑色坚硬之物十余块,胃胀胃痛随之消失,饮食恢复,身体好转。经胃镜复查,柿石消失,胃肠功能正常。(陕西中医1989;<3):123)
按语:年高胃弱,空腹食柿,积滞不下,本虚标实之候。徒用攻下,必伤正气,更使积滞着而不去,唯消补兼施之法,以消为主,方为上乘。据此病机,枳术汤不失一佳方,又恐消积之力不及,故加内金、莪术、元胡以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