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未及半年的二十余岁少妇,数日经夫婿责骂而愤恨,一夕以偷多量安眠药秘密吞服,以其苦闷时间推测之当为初夜,吞多少药不得而知。但发作时昏睡苦闷空呕时夜半之十点左右,被发现已是午前一点。此时床头尚留有余药和包纸,举家惊惶失措,正拟载嘉义病医洗肠。
少妇适与余邻居,余睹状不忍坐视不救,乃以紫丸顿服之,十五六分钟后连续吐水五六次,随后泻便十余次,至黎明已清醒如常,于是饮冷水以止其泻。此为1957年10月5日之事也。所用紫丸约为五分。
【按】关于紫丸①之专论我曾专文详载《中国医药》 第10 卷地 15 号。
① 千金方紫丸:“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并伤寒温病,汗后热不解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进,乳则吐蚬,食痫先寒后热者。”紫丸的应用,相当于西医之蓖麻子油仅仅在于泻便而已,也不像蓖麻子油有一种难以入口的气味。而且其治疗范围相当广泛而温和,这可从其原典千金方的“无所不疗,虽下之亦不致虚也”一语证明吉益东洞对紫丸所下的定义:“紫丸治胸结毒,或腹满不大便,或有水气。”现对千金方紫丸所治四症,加以简要说明:
(1)小儿变蒸:发育过程中的发热状态,为正常生理状态,非病态。其症状与生齿热及腺热相似。
(2)伤寒温病:广义言之为伤寒论中的阳明实热。
(3)腹中痰癖:泛指腹部硬结膨满之病,包括今日之腹水结核性腹膜炎、实证型肠间膜痨、脾脏肿大,乃至肝硬变等。
(4)食痫:痫疾为痉孪性神经病的一种,大抵相当于现今的脑炎、疫痢,或尿毒症的某一时期。“大人曰癫,小儿曰痫,痫发作有间之意也。”食痫即痉挛性神经病而兼有便秘-肠性中毒的症候。
千金方紫丸之炮制方法:赤石脂酥焙,代赭石醋七次,各一两;巴豆三十枚去壳膜净油;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上四味为末,巴豆、杏仁别研为膏相合,更捣千杵,当自相得,少人面粉为丸,密器中贮三十日取用,小儿服如麻子一丸与少乳汁令下,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热除,若未全除,明且更与一丸;百日儿服如小豆一丸,以此准量增减。夏月多热,喜令发疹,二三十日辄一服佳。紫丸无所不疗,虽下不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