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下血 灼热 肿痛难忍、口渴、小便色赤、舌深红、苔黄滑、脉滑数-痔疮

彭述宪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刘某某,男,51岁。工人。1973年8月6日初诊。因饮食不洁,于前月28日突下赤白痢,服呋唑酮、土霉素未效,日下10余次,赤多白少,里急后重,前日起,痔血如注(素患外痔),肛门灼热,肿痛难忍,口渴,小便色赤,舌深红、苔黄滑,脉滑数。大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

证属湿热毒痢,引发痔血。治宜清热祛湿,解毒止血。用赤小豆当归散加味:

赤小豆18g,当归12g,黄芩9g,金银花、生地榆、槐花、仙鹤草、马齿苋各15g。

服3剂,下痢减轻,日7~8次,痔血随之减少,里急后重,腹痛,肛热,舌红、苔黄滑,脉滑数。

原方加大黄6g,推荡积滞,继进3剂,大便不爽,日行3~4次,带少量红白粘液,痔血已止,腹满纳差,舌红、苔黄,脉滑稍数。

拟原方去大黄、槐花、仙鹤草,加山楂、枳壳各12g,化积畅中。继进6剂,诸症消失,大便镜检阴性。(湖南中医杂志1993;<3):7)

按语:本案为湿热蕴结,日久化毒,加之饮食不洁,壅塞肠中,气血阻滞,传导失司,肠络受伤,而致下痢赤白,热毒下灼肛门;又加大便时努争太过,引起痔破出血,用赤小豆当归散加黄芩、马齿苋清肠止痢;金银花清热解毒;生地榆、槐花、仙鹅草凉血止血。后以原方增损,使余毒攘除,痢疾获愈。


注:此医案所用赤小豆并不符合赤豆当归散要求(原方应当用赤小豆芽),对疗效应有影响。

本文提到的方剂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