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某某,女,二十一岁,婚后第五日以食入口即吐。大渴、心下痞硬、腹中雷鸣、喜噎食臭等症,由其夫来取药(间接而未曾触病人),投以生姜泻心汤一剂即愈。二月后,即1956年4月中旬,以阑尾炎的病名受诊于某中西并用的医生,经用西药注射,中药汗下兼施,二日间陷于昏迷状态,奄奄一息。乃托我为之治疗。
初诊同年4月26日,平素身弱体虚,颜面苍白,一见可知为重度贫血。此时双目紧闭,意识朦眬,当然不能自述痛苦。脉微细而沉迟、手足逆冷、唯手心足心均有烦热,呼吸微弱,盲肠部肿胀明显,按之不但不痛,而且颜面无苦楚表情,盖此时已呈昏迷状态也。
急以大剂茯苓四逆汤投之,一日尽二帖,是夜清醒。翌日盲肠部疼痛不可触近,自云头眩甚,心下重压感,口舌干涸而不渴,大便泄,眼瞀,喜睡,身体倦重。原方维持至第五日,体力渐复,唯盲肠痛未尽除,第六日改用牡丹皮散料,旬余全治。
【按】厥阴:“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此患者无热内拘急--阑尾炎)四肢疼又下痢,厥冷而恶寒”属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