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慢脾,又称为脾疳,按其整个症候群,相当于今日之结核性腹膜炎,或肠间膜痨。此病之发端及其形成殆有固定,初起大都由于哺乳食饵等之失节,因而发生下痢型之急性肠炎,治疗不适宜则成慢性肠炎,于是在苒岁月则形成此症。当此症尚未定型之际,一般医生大都以抗生素之美国仙丹或肺痨针等为最高疗法。然而,抗生素虽号称药物的最高峰,但毕竟其效能也是有其一定范围,不然,中医临床家又何从接触此种病者?
我每年接触此种病者少说也有二三十名,泄痢严重者开始先以驱寒温补之茯苓四逆汤一个长时期,然后长服消疳饮。症候不太严重、体力未尽衰者则始终仅用消疳饮一方,不知是侥幸成功,抑或是病者适合中医疗法?很少不成功者。关于此病的治验我曾写过数篇载于本书。兹再从去年一例详记之以资参考,因为此例为各例中之比较标准型者,故特为留之。
三岁女孩子由某某,1960年末(即二岁之时),因其母与人私奔,其父四出找寻,遂由其祖母抱养。然其祖母又因家计关系常外出为人帮佣,因而抚养失调,渐次虚弱。12月末出水痘,继又出麻疹。于是,下痢不止。自此之后急遽消瘦脱肉(原来极为肥胖),自汗、大渴、浮肿、腹胀满、食思尽、肌黄发直、颜面如猿狙状、大小便发异臭、日夜啼泣不已。
1961年12月14日,由其祖母抱来求诊。我依照平时的经验先投以茯苓四逆汤二剂,渐呈有形便而次数减大半。再投原方二剂则泄痢止而整个症候亦减。食思大进,患儿血色渐佳,唯腹满未消、肌肉未甚增。于是,为图于长期服药计,乃转用消疳饮之粉剂。连服三四个月一切症候消失净尽。翌年夏由其祖母介绍一同病患儿来诊并携此儿同来,则活泼肥胖胜于往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