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渴饮、大便数日不解、小便短赤、角弓反张、唇赤而焦、舌苔黄燥、指纹粗而色紫、脉沉数

吴佩衡 《吴佩衡医案》

郑某之子,两岁,四川省会理县南门外近郊农民。1921年5月,因邻居患时疫而被传染,某医以祛风解表治之,愈进愈危,延余诊视。时高热已六日,壮热渴饮,唇赤而焦,舌苔黄燥,指纹粗而色紫,脉沉数。大便已三、四日不解,小便短赤,饮食不进,角弓反张之状,时而疚瘾抽掣,喘挣不已,视其证状颇危。

此系疫邪传里与阳明燥气相合,热甚伤阴之证,复被祛风解表,更耗散阴血,以致津枯液涸,血不荣筋,血虚筋急风动,遂成是状,所谓热极生风之证也。乃拟达原饮去草果加石膏、大黄清热下结,输转达邪治之。

杭白芍13克,黄芩6克,榔片6克,知母6克,甘草3克,生石膏13克(碎,布包),大黄6克(泡水兑入)。

服一剂,二便通利,病退四、五,抽掣筋急已止。再服一剂,则病退七、八。

继以生脉散加生地黄、当归、杭白芍、石膏,连进二剂而愈。

沙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甘草3克,生石膏10克(碎,布包),生地黄6克,当归10克,杭白芍10克。

本文提到的方剂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