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曰:三焦竭,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之气,中焦未和,不能消谷,故上焦竭者,必善噫;下焦承中焦之气,中气未和,谷气不行,故下焦竭者,必遗溺失便。”
名家注解

徐忠可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胃上口,其治在膻中。中焦在胃中脘,其治在脐旁。下焦当膀胱上口,其治在脐下一寸。内病必分三焦为治。竭者,气竭也。噫者,如嗳而非馊酸,微有声如意字也。但噫乃脾家证,今入上焦竭部,故疑而问,不知中气实统乎三焦,故云:「上焦受气于中焦,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则胃病,病则脾不能散精上输于肺,而上焦所受之气竭,病气乃上出而为噫矣。此噫病所以入上焦竭部也。因而论中焦不和,亦有累及下焦者,谓便溺虽下焦主之,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亦能使失其常度,而遗溺失便。然下焦实听命于中焦,中焦气和则元气渐复而二便调,不须治下焦也。若遗溺失便果属下焦肾虚者,亟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