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结胸?师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里,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早下之①,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误下故也。”
①“而早下之”:涪古本作“而反汗之”。
名家注解

成无己曰:「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而反下之,则表中阳邪入里,结于胸中为结胸。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而反下之,则表中阴邪入里,结于心下为痞。」

方中行曰:「此原结胸与痞之因。结胸,大抵以结硬、高当于胸为名。痞者,痞塞于中,而以天地不交之否为义。」

程郊倩曰:「病发于阳者,从发热恶寒而来,否则热多寒少者,下则表热陷入,为膻中之阳所格,两阳相搏,是为结胸。结胸为实邪,故硬而痛。病发于阴者,从无热恶寒而来,否亦寒多热少者,下则虚邪上逆,亦为膻中之阳所拒,阴阳互结是为痞。痞为虚邪,故或硬、或不硬,而总不痛。然痞气虽属阴邪,亦有表里之分,属表者,紧反入里之胃,属里者,无阳独阴之谓。故痞证阳陷则有之,无热入也。虽有干呕、烦燥证,总因阳邪之扰,非实热也,以其人津液本虚也。结胸则热因阳陷而入,入则热结而实矣,以其人津液素盛也。痞证误在下,结胸误在下之早。阴阳二字,从虚实而分者,经曰:『阳道实,阴道虚也。』实不与热期,而热自至,虚不与寒期,而寒自至。故结胸未下之来路,曰脉浮而动数。痞证未下之来路,曰脉浮而紧。然阴阳二字,亦可从气血分。结胸属气分,故汤名陷胸。痞属血分,故汤名泻心。所以风寒皆有二证,视邪之虚实如何,不可执也。」

《活人书》:「伤寒本无结胸,应身热,下之早,热气乘虚而入,痞结不散,便成结胸。然结胸有三种,有大结胸,有小结胸,有水结在胸胁间,亦名结胸。又有寒热二证,有热实结胸,有寒实结胸。伤寒本无痞,应身冷,医反下之,遂成痞。」

《万病回春》:「伤寒结胸者,热痰结也。」

《直指方》:「干上,坤下,其卦为否,阳隔阴而不降,阴无阳而不升。此否之所以痞而不通也。」

《伤寒百问经络图》:「但满而不痛者为痞,任人揉按,手不占护,按之且快意。」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