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大;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此条涪古本作“太阳与少阳并病,头痛,或眩冒,如结胸、心下痞而坚,当刺肺俞、肝俞、大椎第一间,慎不可发汗,发汗即谵语,谵语则脉弦;五日谵语不止者,当刺期门。”可帮助断句。
名家注解

张令韶曰:「此言太少并病,涉于经脉而如结胸,宜刺以泻其气也。太阳与少阳并病者,言太阳之病并入于少阳之经也。太阳、少阳之经脉交会于头项,二阳经脉受邪,故头项强痛也。眩,晕也。冒,首如有复戴,戴阳于上,二阳经虚,故或眩冒也。夫在太阳则结胸,在少阳则胁下痞硬,今两阳并病,故时如结胸而实非结胸,心下痞硬,而不胁下痞硬也。大椎第一间,乃督脉之经穴,又太阳、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肺俞、肝俞又太阳之所循历。厥阴又与少阳为表里,故刺之以泻太少并病之邪也。慎不可发汗竭其经脉之血液,经脉燥热,必发谵语。脉弦,少阳之气盛也。五日谵语不止,至六日时值厥阴主气,恐少阳之火与厥阴之风相合,则火愈炽矣。故先刺肝之期门,迎其气而夺之,使邪不传则愈。」

《甲乙经》:「大椎一穴,在第一椎陷者中,三阳督脉之会,刺入五分。肺俞在第三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七呼。肝俞在第九推下,两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六呼。」林注:「气府论注云:『五脏俞并足太阳之会。』」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