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中风,发热,恶风①,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泄之②。”
①“恶风”:宋本与湘古本作“恶寒”。②“泄之”:宋本与湘古本作“取之”。
成无己曰:「中风发热恶寒,表病也。若经水不来,表邪传里,则入府而不入血室也。因经水适来,血室空虚,至七八日邪气传里之时,更不入府,乘虚而入于血室。热除脉迟身凉者,邪气内陷而表证罢也。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热入血室而里实。期门者,肝之募,肝主血,刺期门者,泻血室之热。」
方中行曰:「血室,荣血停留之所,经脉集会之处,即冲脉所谓血海是也。其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热入而病作,其证则如是也。刺期门所以泻血分之实热也。」
《本事方》:「一妇患热入血室证,医者不识,用补血调气药迁延数日,遂成血结胸,或劝用小柴胡汤,余曰:『小柴胡用已迟,不可行也,刺期门穴斯可矣。』如言而愈。」
《活人书》:「海蛤散治血结胸。海蛤、滑石、甘草(炙)各一两,芒硝半两,右为细末,每服二浅,鸡子清调下,小肠通利则胸膈血散。膈中血聚则小肠壅,小肠壅则膻中血不流行,宜此方。若小便血数行,更宜桂枝红花汤发其汗则愈。」
《卫生宝鉴》:「血室者,《素问》所谓女子胞,即产肠也,子宫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