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①,必自愈。”
①“上二焦”:湘古本与白云阁本作“上下焦”,宋本作“上二焦”。
张令韶曰:「上二节言中风之入于血室,此言伤寒之入于血室也。妇人伤寒发热,则寒邪在气分也。经水适来则气分之邪入于血室矣。昼为阳而主气,暮为阴而主血,昼日明了者,无关于阳气也。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有伤阴血也,比亦为热入血室。」
方中行曰:「无,禁止之辞。犯胃气,言下也。必自愈者,言伺其经行血下,则邪热得以随血而俱出,犹之鼻衄红汗,故自愈也。盖警人勿妄攻,以致变乱之意。」
唐容川曰:「如见鬼状,男子伤寒亦有此证(见阳明篇),皆是热入血室,阳明证只谵语,不见鬼也。鬼者,魄也。人之魂属气,魄属血,血死即为死魄,魄掩其魂,故如见鬼。」
尤在泾曰:「热入血室三条,其旨不同,第一条是血舍空而热乃入者,空则热不得聚而游其部,故胸胁满。第二条是热邪与血俱结于血室者,血结亦能作寒热,柴胡亦能去血结不独和解之谓矣。第三条是热邪入而结经尚行者,经行则热亦行而不得留,故必自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