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①。”
①“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宋本与湘古本作“慎勿下之”。
成无己曰:「心下痞硬而弦者,少阳也。颈项强者,太阳也。刺大椎、肺俞,以泻太阳之邪,而以太阳脉下项夹脊故尔。肝俞以泻少阳之邪,以胆为肝之府故尔。太阳为在表,少阳为在里,即是半表半里证。前云:『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是发汗攻太阳之邪,少阳之邪益甚于胃,以发谵语。此云慎勿下之,攻少阳之邪,太阳之邪乘虚入里,必作结胸。经曰:『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
黄竹斋按:宋本、湘古本此节末无「下之则痉」四字。据成注则下之成结胸者为是。此篇言太阳与少阳并病者,三节皆叙于结胸、痞证之间。所以明结胸、痞、脏结,皆太阳之病并于少阳也,若汇于一处,反成死板文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