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
名家注解

陈修园曰:「此节为少阳证之提纲,主少阳之气化而言也。《内经》云:『少阳之上,相火主之。』苦从火化,火胜则干,故口苦咽干。」

《金鉴》曰:「口苦者,热蒸胆气上溢也。咽干者,热耗其津液也。目弦者,热熏眼发黑也,此揭中风伤寒邪传少阳之总纲。凡篇称少阳中风伤寒者,即具此证之谓也。」

章虚谷曰:「阳明中风,亦有口苦咽干,以热由胃上咽而至口,不涉于肝,故无目眩,以此为辨。」

柯韵伯曰:「太阳主表,头项强痛为提纲,阳明主里,胃家实为提纲,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盖口、咽、目三者,不可谓之表,又不可谓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处,所谓半表半里也。三者能开能合,恰合枢机之象,故两耳为少阳经络出入之地。苦、干、眩者,皆相火上走空窍而为病也。此病自内之外,人所不知,唯病人独知,诊家所以不可无问法,三证为少阳一经病机,兼风寒杂病而言,但见一证即是,不必悉具。」

《新释》:「少阳者,皮腠里,脏腑外,连网三焦之符语,满布全身之空隙,而司半表半里者也。其致病之因,必间接于太阳或阳明之转属,或由口鼻直接之传入。然邪之至少阳,无不郁而化热,致三焦膜理干燥者。其为病郁热于阳明之里,致肝气不舒。热蒸胆液随胃气而上逆,故口苦。津液受灼,不达于上,则咽干。脏腑郁热,致元真不荣于目,而虚火上熏,故目眩。《内经》云:『少阳为枢。』又云:『少阳之上,相火主之。』三证皆少阳之气化太过,虚火上炎而枢机失和之病也。」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