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者,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汪苓友曰:「伤寒三日者,即《素问》相传日数。邪在少阳,原呕而不能食。今反能食而不呕,可征里气之和而少阳之邪自解也。既里和而少阳邪解,则其不传三阴,断断可必,故云:『三阴不受邪也。』」
柯韵伯曰:「三阴受邪病为在里,故邪入太阴则腹满而吐,食不下。邪入少阴,欲吐不吐,邪入厥阴,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所以然者,邪自阴经入脏,脏气实而不能容,则流于腑。腑者,胃也。入胃则无所复传,故三阴受邪已入于腑者可下也。若胃阳有余,则能食不呕,可预知三阴之不受邪矣。」
陈修园曰:「此言少阳亦有以次而传,与上文互相发明,此当与太阳篇『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合看,则传经了然。」
喻嘉言曰:「能食不呕,与胃和则愈之义互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