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以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名家注解

尤在泾曰:「伤寒大吐大下之,既损其上,复伤其下,极为虚矣。纵有外气怫郁不解,亦必先固其里,而后疏其表。乃复饮水,以发其汗,遂极汗出,胃气重虚,水冷复加,冷虚相搏,则必作哕。哕,呃逆也。此阳病误治而变为寒冷者,非厥阴本病也。」

张令韶曰:「辨脉篇曰:『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䭇。』䭇即哕也。故曰:『所以致哕者,以水寒入胃,胃中寒冷故也。』」

钱天来曰:「其所以哕者,盖因吐下后,阳气极虚,胃中寒冷,不能运行其水耳,非水冷难消也。水壅胃中,中气遏绝,气逆而作呃忒也。治法当选用五苓散、理中汤,甚者四逆汤可耳。」

《活人书》:「若服药不差者,灸之必愈。其法: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骨间,灸三壮。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为率正,以男左女右。艾炷如小豆许。与乳相直间陷中动脉处是。」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