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欲饮水,胃反而吐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此条涪古本与宋本作“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名家注解

赵以德曰:「胃反吐,津液竭而渴矣,斯欲饮水以润之,更无小便不利,而用此汤何哉?盖阳绝者,水虽入而不散于脉,何以滋润表里,解其燥郁乎。惟茯苓之淡行其上,泽泻之咸行其下,白术、甘草之甘和其中,桂枝、生姜之辛通其气,用布水精于诸经,开阳存阴而洽荣卫也。」

李珥臣曰:「吐而渴者,津液亡而胃虚燥也。饮水则水停心下,茯苓、泽泻降气行饮,白术补脾生津,此五苓散原方之义也。然胃反因脾气虚逆,故加生姜散逆,甘草和脾。又五苓散治外有微热,故用桂枝,此胃反无表热而亦用之者,桂枝非一于攻表药也,乃彻上彻下达表里,为通行津液,和阳治水之剂也。」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