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病①,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①“风病”:白云阁本作“风家”,宋本与湘古本作“夫风病”。
名家注解

尤在泾曰:「此原痉病之由,有此三者之异,其为脱液伤津则一也。盖病有太阳风寒不解,重感寒湿而成痉者,亦有亡血竭气,损伤阴阳而病变成痉者。经云:『气主昫之,血主濡之。』又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既衰,筋脉失其濡养,而强直不柔矣。此痉病标本虚实之异,不可不辨也。」

刘昆湘曰:「发汗太多,则经筋外湿而内燥,当为柔痉。若其人奇经不病,虽过汗,亦不成痉也。风为阳邪,性急,易于化燥,法当助达荣气使从外解,而反下之,风邪随陷,外湿内郁,筋脉转燥,成外燥内湿之变,必证见刚痉,若奇经不病,亦不成痉。疮家,赅一切痈脓之证,发汗则液亡,风动血枯,筋急而痉病成矣。凡素秉血虚,及亡血扑损,妇人产后,皆当禁汗,举疮家者示例尔。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