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大风艾、牛耳艾、再风艾、大骨风、大黄草、冰片艾、冰片叶、真金草、土冰片、艾粉、叶下香、山大艾
【出处】出自1.《开宝本草》。
2.《广志》:艾纳香,出西国,似细艾。又有松树皮上绿衣亦名艾纳香,可以和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而与此不同。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功用】祛风除湿;温中止泻;活血解毒。主风寒感冒;头风头痛;风湿痹痛;寒湿泻痢;寸白虫病;毒蛇咬伤;跌打伤痛;癣疮
【用法】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阴虚血热者慎用。
【炮制】净制:采收后,洗净,鲜用或阴干。
【论述】1.《本草拾遗》:主癣。
2.《海药本草》:主伤寒五泄,心腹注气,下寸白,止肠鸣;烧之辟温疫。
3.《开宝本草》:去恶气,杀虫。主腹冷泄痢。
4.《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消肿,活血除湿。治跌打,敷酒风脚。
5.《岭南采药录》:疗四肢骨痛。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balsamifera (L.) DC.
采收和储藏:于12月采收,先把落叶集中,再把带叶的地上茎割上,鲜用或晒干;或运到加工厂用蒸馏法蒸得艾粉。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000m的林下、林缘、河谷地或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别名】大风艾、牛耳艾、大风叶、紫再枫(《生草药性备要》),再风艾(《岭南采药录》),大艾、大枫草(《中国树木分类学》),大骨风(《南宁市药物志》),大黄草(《中药志》),大毛药(《贵州植药调查》),冰片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开宝本草》
【性味】辛、苦,温。 ①《海药本草》:"温平。" ②《开宝本草》:"味甘,温,无毒。" ③《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温。"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温。"
【功用】温中活血,祛风除湿,杀虫。治寒湿泻痢,腹痛肠鸣,肿胀,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癣疮。 ①《本草拾遗》:"主癣。" ②《海药本草》:"主伤寒五泄,心腹注气,下寸白,止肠鸣;烧之辟温疫。" ③《开宝本草》:"去恶气,杀虫。主腹冷泄痢。" ④《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消肿,活血除湿。治跌打,敷酒风脚。" ⑤《岭南采药录》:"疗四肢骨痛。"
【用法】内服。煎汤,3~6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及嫩枝。全年可采,但以秋季采的质量较好。采后晒干。
【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或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广西及贵州有栽培。
【备注】本植物的根(艾纳香根)、叶片的加工品(艾片)亦供药用,各详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