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
【性味】甘、酸,平。
【功用】祛风利湿,解毒消肿。根状茎: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糖尿病,乳糜尿,白带,癌症;叶:外用治痈疖疔疮,烫伤。
【用法】根状茎1~2两;外用叶适量,研末调油外敷。
【来源】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根状茎。其叶也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用盐水浸泡数小时后蒸熟,晒干。夏季采叶,晒干。
【别名】金刚根、金刚骨、金刚藤、山梨儿、铁刷子、铁菱角、金刚刺、金刚头、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力、沟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马甲、硬饭头、冷饭头、龙爪菜、普贴、鸡肝根、路边刷、鲎壳刺、铁刺苓、饭巴铎、冷饭巴、金刚鞭、马鞍宫、马加刺兜、马加勒
【出处】1.《名医别录》:菝葜,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2. 陶弘景:此有三种,大略根苗并相类,菝葜茎紫短小,多细刺,小减萆XIE而色深,人用作饮。
3.《唐本草》:陶云三种相类,非也。萆XIE有刺者,叶粗相类,根不相类,萆XIE细长而白,菝葜根作块结,黄赤色,殊非狗脊之流也。
4.《本草图经》:菝葜,近京及江,浙州郡多有之。苗茎成蔓,长二,三尺,有刺。其叶如冬青,乌药叶,又似菱
【性味】甘;酸;性平
【归经】肝;肾经
【功用】祛风利湿;解毒消痈。主风湿痹痛;淋浊;带下;泄泻;痢疾;痈肿疮毒;顽癣;烧烫伤
【用法】内服:煎肠,10-30g;或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本草经疏》:“忌茗、醋。”
【炮制】将原药用清水浸洗,润透,切成薄片,晒干。
【论述】1.《别录》:主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
2.《日华子本草》:治时疾瘟瘴。
3.《品汇精要》:散肿毒。
4.《纲目》:治消渴,血崩,下利。
5.《本草原始》:利小便。
6.《医林纂要》:缓肝坚肾,清小肠火,化膀胱水。治恶疮,毒疮,虫毒。
7.《南京民间药草》:化痰止咳。浸酒服,可治筋骨麻木。
8.《福建民间草药》:治疝气。
9.《江苏植药志》:泡酒服治心头痛。
10.《浙江民间草药》:治流火。
11.《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毒。治崩,带,血淋,瘰疬,跌打损伤。
12.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治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肠炎腹泻。
13. 江西《中草药学》:解毒祛风,为疮痈要药。治历节痛风,肌肉麻痹,食道癌,牛皮癣。
14.《纲目》:菝葜,气温味酸,性涩而收,与萆XIE仿佛。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lax china L.
采收和储藏:2月或8月采挖根茎,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木丛中、路旁、河谷或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化东、中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别名】金刚根、王瓜草(《日华子本草》),金刚骨(《儒门事亲》),金刚藤(《履巉岩本草》),山梨儿、金刚树、铁刷子(《救荒本草》),铁菱角(《纲目》),金刚刺(《医林纂要》),金刚头、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引(《岭南采药录》),沟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鲎壳藤(《中国树木分类学》),马甲、硬饭头、冷饭头(《广州植物志》),龙爪菜(《贵州民间方药集》),普贴(《福建民间草药》),鸡肝根、路边刷(《广西中兽医药植》),鲎壳刺(《闽南民间草药》),铁刺苓(《浙江民间草药》),饭巴铎、冷饭巴(《四川中药志》),金刚
【出处】《别录》
【性味】甘,温。 ①《别录》:"味甘,平温,无毒。" ②《救荒本草》:"味甘酸。" ③《医林纂要》:"甘苦,平。"
【归经】《纲目》:"足厥阴、少阴。"
【功用】祛风湿,利小便,消肿毒。治关节疼痛,肌肉麻木,泄泻,痢疾,水肿,淋病,疔疮,肿毒,瘰疬,痔疮。 ①《别录》:"主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 ②《日华子本草》:"治时疾瘟瘴。" ③《品汇精要》:"散肿毒。" ④《纲目》:"治消渴,血崩,下利。" ⑤《本草原始》:"利小便。" ⑥《医林纂要》:"缓肝坚肾,清小肠火,化膀胱水。治恶疮,毒疮,虫毒。" ⑦《南京民间药草》:"化痰止咳。浸酒服,可治筋骨麻木。" ⑧《福建民间草药》:"治疝气。" ⑨《江苏植药志》:"泡酒服治心头痛。" ⑩《浙江民间草药》:"治流火。" ⑾《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毒。治崩、带,血淋,瘰疬,跌打损伤。" ⑿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治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肠炎腹泻。" ⒀江西《中草药学》:"解毒祛风,为疮痈要药。治历节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麻痹,食道癌,牛皮癣。"
【用法】内服:煎汤,3~5钱,大剂1~3两;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炮制】将原药用清水漫洗,润透,切成薄片,晒干。
【论述】《纲目》:"菝葜,气温味酸,性涩而收,与萆薢仿佛。"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茎。2月或8月采挖根茎,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
【分布】生长于山坡、灌木丛林缘。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备注】本植物的叶(菝葜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