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茨藜叶
【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
【性味】酸、涩;寒
【归经】肺经
【功用】清热解暑,解毒疗疮,止血。主痔疮,痈肿,暑热倦怠,外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或鲜用捣敷。
【论述】1.《草木便方》:疗疥,痈,金疮。
2.《贵阳民间药草》:治小儿热疮,捣敷;外痔,焙干,研末,麻油调敷。亦可煎服。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和单瓣缫丝花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osa roxburghii Tratt.2..Rosa roxburghii Tratt.f.normalis Rehd. Et Wil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呀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2.生于海拔500-2500m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福建、湖北、广西等地。
摘自《中药大辞典》
【出处】《草木便方》
【功用】①《草木便方》:"疗疥,痈,金疮。"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小儿热疮,捣敷;外痔,焙干,研末,麻油调敷。亦可煎服。"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