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葱子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性味】味辛;性温
【功用】温肾;明目;解毒。主肾虚阳毒;遗精;目眩;视物昏暗;疮痈。
【用法】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煮粥。外用:知量,熬膏敷贴,煎水洗。
【论述】1.《本经》:主明目,补中不足。
2.《本草经集注》:解藜芦毒。
3.《中药志》:治肾虚阳痿,目眩。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ium fistulos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果实,晒干,搓取种子,簸去杂质。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植。
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葱子(《日华子本草》)
【出处】《本经》
【性味】辛,温。 ①《本经》:"辛,温。" ②《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
【功用】温肾,明目。治阳痿,目眩。 ①《本经》:"主明目,补中不足。" ②《本草经集注》:"解藜芦毒。" ③《中药志》:"治肾虚阳痿,目眩。"
【来源】为百合种植物葱的种子。夏、秋收集成熟果实,晒干,搓取种子,簸去杂质。
【分布】全国各地皆产。山东产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