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常山

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乌药、臭牡丹、臭茉莉、大臭牡丹、矮桐子、滇赪桐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滇常山生云南府山中。丛生,高三、四尺,叶茎俱如木本。叶厚韧,面深绿,背淡青,茸茸如毛。夏秋间茎端开花,三葶并擢,一球数十朵,花如杯而有五尖瓣,翻卷内向,中擎圆珠,生青熟碧,盖花实并缀也。花厚劲,色紫红,微似单瓣红山茶花,但小如大拇指,不易落。宋《图经》海州常山,八月花红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丽小,微相仿佛。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肺;膀胱经

【功用】祛风,利湿,行气。。主风湿痹痛;水肿尿少;胞腹胀痛

【用法】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论述】1.《滇南本草》:消胸肠膨胀,下气,利小便,消水肿,止气逆腹痛。
2.《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疟疾。
3.《云南中草药选》:祛风活血,消肿,降压。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要、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um yunnanense Hu ex Hand.Mazz.s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3000 m的山坡疏林下、山谷沟边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臭牡丹、矮桐子、臭茉莉、滇赪桐

【性味】辛,温。

【功用】祛风止痛,降血压。 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高血压。 叶:外用治痔疮,脱肛。

【用法】根:0.5~1两;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滇常山Clerodendron yunnanense Hu ex Hand.-Mazz.,以入药。秋季采收根、叶,洗净晒干。

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乌药、臭牡丹(《滇南本草》),臭茉莉(《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辛苦。" ②《云南中草药选》:"辛,温。"

【功用】祛风,截疟,行气,利水。治疟疾,风湿,水肿,胀闷腹痛。 ①《滇南本草》:"消胸膈膨胀,下气,利小便,消水肿,止气逆腹痛。" ②《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疟疾。" ③《云南中草药选》:"祛风活血,消肿,降压。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用法】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茎叶。夏季采收,晒干。

【分布】分布云南、四川。产于云南。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