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肺、肾经。
【功用】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用法】3~9g。
【来源】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 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注:蛹草(北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 Link.的子实体及虫体也可作冬虫夏草入药。
【别名】夏草冬虫、虫草、冬虫草
【出处】1.出自《本草从新》:冬虫夏草,四川嘉定府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出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
2.《文房肆考》:孔裕堂,桐乡乌镇人,述其弟患怯,汗大泄,虽盛暑,处密室帐中,犹畏风甚,病三年,医药不效,症在不起,适有戚自川解组归,遗以夏草冬虫三斤,遂日和荤蔬作肴炖食,渐至痊愈,因信此物之保肺气,实腠理,确有征验,嗣后用之俱奏效。
【性味】甘;温;香
【归经】肺;肾经
【功用】保肺气;实腠理;补肾益精。主肺虚咳喘;劳嗽痰血;自汗;盗汗;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用法】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或与鸡鸭炖服。
【注意】《四川中药志》:有表邪者慎用。
【论述】1.《本草从新》: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
2.《药性考》:秘精益气,专补命门。
3.《柑园小识》: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
4.《纲目拾遗》:潘友新云治膈症,周兼士云治蛊胀。
5.《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肺结核、老人衰弱之慢性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自汗;又用于贫血虚弱,阳痿遗精,老人畏寒,涕多泪出等证。
6.《云南中草药》:补肺,壮肾阳。治痰饮喘咳。
7.《纲目拾遗》:张子润云,夏草冬虫若取其夏草服之,能绝孕无子,犹黄精、钩吻之相反,殆亦物理之奥云。
8.《重庆堂随笔》:冬虫夏草,具温和平补之性,为虚疟、虚痞、虚胀、虚痛之圣药,功胜九香虫。凡阴虚阳亢而为喘逆痰嗽者,投之悉效,不但调经种子有专能也。周稚圭先生云,须以秋分日采者良。雄谓夏取者可治阳气下陷之病。
9.《本草正义》:冬虫夏草,始见于吴氏《本草从新》,称其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嗽。近人恒喜用之,皆治阴虚劳怯,咳嗽失血之证,皆用吴氏说也,然却未见其果有功效。《四川通志》明谓之温暖,其说甚是,又称其补精益髓,则盛言其功效耳,不尽可凭也。赵氏又引潘友新说,入房中药用,周兼士亦谓其性温,治蛊胀,近日种子丹用之云云。则此物补肾,乃兴阳之作用,宜于真寒,而不宜于虚热,能治蛊胀者,亦脾肾之虚寒也。赵氏又引《文房肆考》,称孔裕堂之弟患怯而汗大泄,盛夏密室犹畏风寒,以此和作肴馔,食之而愈,则此之怯症,洵是真寒之证,大汗亡阳,而常畏寒,本是当用参、附者,乃冬虫夏草能愈之,其温补又可知。此种虚劳,恰与阴虚劳怯咳嗽痰红之相火上凌者相反,乃吴氏竟谓其止血化痰已劳嗽,遂使今人如法施治,而相火愈肆,甚至咳愈甚而血愈多,不于釜中注水,而但于釜底添薪,苟其阴血未枯,则泛溢沸腾,不尽不止;若果津液已竭,惟有燔灼的成灰而已。赵氏所引诸家之说极多,皆言其兴阳温肾,独《从新》则曰甘平保肺,不知何所见而云然。
【来源】药材基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体(菌核)的复合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
采收和储藏: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体上,常见于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上,尤多见于具有积雪、排水良好的高寒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毒性】1.毒性小鼠腹腔注射水浸剂30-50g/kg者全部死亡,5g/kg者未有死亡。中毒症状为安静、呼吸变深而慢,随之发生痉挛,呼吸抑制而死。小剂量引起不同程度镇静、以至睡眠,可维持数小时。本品浸剂毒性低,小鼠ip5g(生存)/kg时,仅部分死亡;30-50g/kg时,全部死亡。
2.中毒症状是先抑制后兴奋,随后因痉挛和呼吸抑制而死亡。本品浸剂经iv或sc,对兔及小鼠均呈抑制作用,大剂量使呼吸和脉搏增速,最终因痉挛而死,但加热煮沸后,不论浸剂或醇提取物均无毒性。小鼠sc虫草多糖50、100mg/kg,对照组注同量生理盐水,共注射14次,停药第2天称体重,大剂量组体重增加11.5%,小剂量组增加13.6%,对照组增加9.8%,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可见虫草多糖毒性较小。虫草小鼠ipLD50为23.7±0.37g/kg,ip为38.01±5.18g/kg;人工发酵培养的青海虫草菌小鼠ipLD50为17.88±1.74g/kg,sc为17.11±1.36g/kg。取18-19g小鼠,每组10只,po虫草及人工发酵培养的青海虫草菌生药粉悬浮液10g/kg,每日1次,连续5天,观察10天,小鼠活动正常,无死亡。人工发酵虫草菌小鼠iv的LD50为24.5±2.2g/kg,ip为35.2±1.2g/kg。Sc80g/kg,无1只死亡。人工发酵虫草菌丝体的Ames试验和微核试验均为阴性。
【别名】夏草冬虫(《黔囊》),虫草(《本草问答》)。
【出处】《本草从新》
【性味】甘,温。 ①《本草从新》:"甘,平。" ②《药性考》:"味甘,性温。" ③《本草再新》:"有小毒。" ④《青海药材》:"味甘酸,性平,气香。"
【归经】《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治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 ①《本草从新》:"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 ②《药性考》:"秘精益气,专补命门。" ③《柑园小识》:"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 ④《纲目拾遗》:"潘友新云治膈症,周兼士云治蛊胀。" ⑤《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肺结核、老人衰弱之慢性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自汗;又用于贫血虚弱,阳痿遗精,老人畏寒,涕多泪出等证。" ⑥《云南中草药》:"补肺,壮肾阳。治痰次喘咳。"
【用法】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注意】《四川中药志》:"有表邪者慎用。"
【来源】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
【分布】主产四川、青海、贵州、云南,以四川产量最大。此外,西藏、甘肃等地亦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