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茎山

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土恒山、踏天桥、水麻叶、山茄子、胡椒树、金砂根、白茅茶、白花茶、野胡椒、山桂花、水光钟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本草图经》:杜茎山,生宜州,其苗高四五尺,叶似苦荬菜,秋有花,紫色,实枸杞子大而白。

【性味】苦;性寒

【功用】祛风邪;解疫毒;消肿胀。主热性传染病;寒热发歇不定;身疼;烦躁;口渴;水肿;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论述】1.《本草图经》:主温瘴寒热发歇不定,烦渴,头疼,心躁。取其叶捣烂,以新酒浸,绞汁服之,吐出恶涎甚效。
2.《湖南药物志》:祛风寒,消肿胀。治腰痛,感冒头痛,眼目晕眩。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杜茎山的根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esa japonica (Thunb)Moritzi·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坡或石灰山灌丛或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踏天桥、山茄子<江西南丰>

【性味】苦,寒。

【功用】祛风利尿,止血,消肿。 根:头痛,腰痛,水肿,腹水; 叶: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根3~5钱;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来源】紫金牛科杜茎山属植物杜茎山Maesa japonica (Thunb.) Moritzi,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土恒山(《纲目》),踏天桥、水麻叶(《湖南药物志》),山茄子(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本草图经》

【性味】《本草图经》:"苦,寒。"

【功用】祛风,解疫毒,消肿胀。治感冒头痛眩晕,寒热躁渴,水肿,腰痛。 ①《本草图经》:"主温瘴寒热发歇不定,烦渴,头疼,心躁。取其叶捣烂,以新酒浸,绞汁服之。吐出恶涎甚效。" ②《湖南药物志》:"祛风寒,消肿胀。治腰痛,感冒头痛,眼目晕眩。"

【用法】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杜茎山根、叶。全年可采。

【分布】多生于常绿阔叶林下。分布长江中、下游至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