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皂药根(《分类草药性》),拐枣七、鸡脚七(《贵州民间药物》),血当归(《云南中草药》)。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性味】苦涩,寒。 ①《分类草药性》:"味甜,性平。" ②《贵州民间药物》:"性寒,味苦微涩。" 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酸涩,平,无毒。"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舒筋。治高热神昏,肺痨咳嗽,汤火伤,瘰疬,痈疖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月经不调。 ①《分类草药性》:"治经水不调。"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痔疮,九子疡;用于跌打损伤,舒筋活血,接骨,消伤肿,止伤痛。" ③《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除风湿,止血。" ④《云南药物志》:"治瘟疫高热呓语,蛔虫病。" ⑤《云南中草药》:"补血调经,疏筋活络。治干血痨,骨折,跌打损伤。" ⑥《广西药植名录》:"消肿,解毒,凉血,止血。治蛇伤,阴囊疮,妇女经闭。" ⑦《常用中草药配方》:"治颈淋巴结肿,肺痨咳嗽,风湿痹痛,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汤火伤。" ⑧《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痈、疖,无名肿毒。" ⑨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痨伤吐血,痔疮出血。" ⑩《文山中草药》:"治急性肠胃炎。"
【用法】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或泡酒。外用:研末调敷或醋磨搽。
【注意】《云南中草药》:"孕妇忌服。"
【来源】为蓼科植物缺腰叶蓼或华缺腰叶蓼的根。秋季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