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山姜、小发散、行杆、竹节风
【出处】出自《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脾;胃经
【功用】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主风湿兽痛;腹泻;胃痛;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鲜品捣敷。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花叶山姜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pinia pumila Hook.f.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100m的山谷阴湿之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山姜、九姜连、华良姜
【性味】辛,温。
【功用】止咳平喘,散寒止痛,除风湿,解疮毒。用于风寒咳喘,胃气痛,风湿关节疼痛,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无名肿毒。
【用法】0.5~1两,水煎服或作酒剂或捣烂外敷。
【来源】姜科山姜属植物华山姜Alpinia chinensis Rosc.,以根状茎入药。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山姜、假砂仁
【出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性味】辛微苦,温。
【功用】除湿消肿,行气止痛。治风湿痹痛,胃痛,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0.3~1两。外用:煎水熏洗。
【来源】为姜科植物箭杆风的根茎。全年可采。
【分布】生于溪边、山谷林下较肥沃的地方。分布我国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