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木蒴藋、续骨木、扦扦活、七叶黄荆、放棍行、珊瑚配、铁骨散、接骨丹、七叶金、透骨草、接骨风、马尿骚、臭芥棵、暖、骨树、自草柴、接骨草、青杆错、白马桑、大接骨丹、大婆参、插地活、公道老、舒筋树、根花木、木本接骨丹、九节风、
【出处】出自《唐本草》
【性味】味甘;苦;性平
【归经】归肝经
【功用】祛风利湿;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痛风;大骨节病;急慢性肾炎;风疹;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或研末撒。
【注意】孕妇忌服。《品汇精要》:多服令人吐。
【论述】《本草新编》:接骨木,入骨节,专续筋接骨,折伤酒吞,风痒汤浴。独用之以接续骨节固奇,然用之生血活血药中,其接骨尤奇,但宜生用为佳。至干木用之,其力减半,炒用又减半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毛接骨木及西洋接骨木的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Sanmbucus williamsii Hance var. miquelii (Nakai)Y.C.Ta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1.分于林下、灌丛或平原路旁。
2.生于海拔1000-1400m的松林和桦木林中山坡岩缝、林缘等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
3.我国山东、江苏、上海等地民间和庭园引种栽培。原产欧洲。
【别名】公道老、扦扦活、马尿骚、大接骨丹<陕西>
【性味】甘、苦,平。
【归经】归肝经。
【功用】接骨续筋,活血止痛,祛风利湿。用于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大骨节病,急、慢性肾炎;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0.5~1两;外用适量。
【来源】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以全株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备注】(1)同属植物下列2种在不同地区同等入药:毛接骨木Sambucus buergeriana Blume;无梗接骨木Sambucus sieboldiana Blume ex Graebn.。 (2)对风湿痹痛、关节不利之症,可配合老鹤草、防风、桑枝、红花等,亦可单位煎汤乘热熏洗患处。治跌打损伤、瘀阻疼痛等症,可配合透骨草、当归、川芎、赤芍等药同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玉米须、车前子等同用。
【别名】木蒴藋(《唐本草》),接骨草(《履巉岩本草》),续骨木(《纲目》),扦扦活(《本经逢原》),七叶黄荆、放棍行、珊瑚配(汪连仕《采药书》),铁骨散(《植物名实图考》),接骨丹(《草木便方》),七叶金、透骨草(《福建民间草药》),接骨风(《四川中药志》)。
【出处】《唐本草》
【性味】甘苦,平。 ①《唐本草》:"甘苦,平,无毒。" ②《本草拾遗》:"有小毒。" ③《现代实用中药》:"苦,寒。"
【功用】祛风,利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筋骨疼痛,腰痛,水肿,风痒,瘾疹,产后血晕,跌打肿痛,骨折,创伤出血。 ①《唐本草》:"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为浴汤。" ②《千金翼方》:"打伤痕血及产妇恶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并煮汁服。" ③汪连仕《采药书》:"行血败毒,洗一切疮疥、鬼箭风。" ④《百草镜》:"治跌扑痈肿。" ⑤《现代实用中药》:"为镇痛药。治手足偏风及风湿腰痛,骨间诸痛,四肢寒痛,脚肿。又跌伤骨痛、风疹、汗疹等为浴汤料。"
【用法】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孕妇忌服。 《品汇精要》:"多服令人吐。"
【论述】《本草新编》:"接骨木,入骨节,专续筋接骨,折伤酒吞,风痒汤浴。独用之以接续骨节固奇,然用之生血活血药中,其接骨尤奇,但宜生用为佳。至干木用之,其力减半,炒用又减半也。"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茎枝。全年可采。
【分布】生长于向阳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分布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至甘肃、四川、云南等地。主产于江苏。此外福建、四川、广西、浙江等地亦产。
【备注】同属植物毛接骨木、无梗接骨木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 接骨木以功能接骨而得名,但现在临床上还用它来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风疹瘙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