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华本草》
【出处】始载于《华北可见观赏植物》。
【性味】味苦;性寒
【功用】清湿热;解毒消痈。主湿热吐泻;腹痛;痈疽疮毒
【用法】内服:煎汤,9-12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
【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胃肠炎。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金黄光菊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dbeckia laciniat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分布】我国南北常见栽培。原产北美。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太阳菊
【性味】苦,凉。
【功用】清热解毒。主治急性胃肠炎;外用治痈疮。
【用法】叶5~6片,水煎服。外用鲜叶捣烂外敷。
【来源】菊科金光菊Rudbeckia laciniata L.,以叶入药。
【分布】广西及各地常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