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龙漦、龙腹香、抹香鲸、真甲鲸、巨头鲸。
【出处】出自1.《纲目拾遗》:龙涎香,大抵不必论其色,总以含之不耗,投水不没,雨中焚之能爆者良。入药用,隔汤,顿化如胶糖状者佳。河南薛姓客言,曾在嘉兴永太守处,见有龙泄,结成大块,其质亦轻,有六、七两及斤许不等,每块皆起螺旋纹,如象牙花纹,其色有纯黑,有褐白二种。欲辨真伪,刮屑少许,以滚水泡之,其气悉weng而成云。人服之,入腹亦不耗,惟见鸡汤辄化。其功效,食之能暖妇人子宫,治男子下元虚冷。
2.《
【性味】味甘;酸;涩;性温
【归经】心;肝;肺;肾经
【功用】化痰平喘;行气散结;利水通淋。主喘咳气逆;胸闷气结;症瘕积聚;心腹疼痛;神昏;淋证
【用法】内服:研末,0.3-1g。
【注意】孕妇忌用。
【炮制】即收集其肠中分泌物(龙涎香),经干燥后即成蜡状的硬块。
【论述】1.范咸《台湾府志》:止心痛,助精气。
2《纲目拾遗》:活血,益精髓,助阳道,通利血脉。又廖永言:利水通淋,散症结,消气结,逐劳虫。周曲大:能生口中津液,凡口患干燥者含之,能津流盈颊。
3.《药材学》:治咳喘气逆,神昏气闷,心腹诸痛。
【来源】药材基源:为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的肠内异物如乌贼口器和其他食物残渣等刺激肠道而成的分泌物。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seter catodon Linnaeus
.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收集肠内分泌物,经干燥后即成蜡状的硬块。刚从动物体内取出时有恶臭,但到一定时间却了出一种特殊的土香气。其肠中分泌物也能排出体外,漂浮于海面,可从海面上捞取。
【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世界各大洋中喜活动于热带、亚热带的温肯海洋中主食深海大乌贼、鱿鱼、章鱼及鳕鱼等。繁殖属一雄多雌型,生殖群为50-150头,每年1-7月间交尾,孕期16个月,1胎1仔。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尤以台湾海域为最多。
【别名】龙泄、龙涎、龙腹香、鲸涎香
【功用】开窍化痰,活血利气。主治神昏气闷,心腹诸痛,消散症结,咳喘气逆。
【用法】1~3分。
【来源】鲸目鲸科抹香鲸(巨头鲸)Physeter catodon L.;Physeter macrocephalus L.,以抹香鲸的肠凝结物入药。
【分布】分布全球,栖于远洋暖流。
【备注】龙涎香除供医疗用外,又为现代制造最名贵香料的原料。
【别名】龙尿(《酉阳杂俎》),龙腹香。
【出处】《纲目拾遗》
【性味】甘酸,气腥。 ①《药性考》:"味甘,气腥,性涩。" ②《纲目拾遗》:"气腥,味微酸咸,无毒。"
【功用】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治咳喘气逆,气结症积,心腹疼痛,淋病。 ①范咸《台湾府志》:"止心痛,助精气。" ②《纲目拾遗》:"活血,益精髓,助阳道,通利血脉。又廖永言:利水通淋,散症结,消气结,逐劳虫。周曲大:能生口中津液,凡口患干燥者含之,能津流盈颊。" ③《药材学》:"治咳喘气逆,神昏气闷,心腹诸痛。"
【用法】内服:研末,1~3分。
【来源】为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捕获杀死后,即收集其肠中分泌物(龙涎香),经干燥后即成蜡状的硬块。其肠内分泌物,也能排出体外,飘浮于海面,故有时也可从海面上捞取。
【分布】主要活动于热带、更热带的温暖海洋中;营一雄多雌的群居生活。分布遍及各大洋。我国东海、南海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