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心;肝经
【功用】解毒消肿。主痈疽疮毒
【用法】外用:适量,涂敷。
【论述】《纲目》:消散肿毒。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杀鹿后,收取肝管一概而论端膨大部分,阴干或鲜用。
【分布】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摘自《中药大辞典》
【出处】《纲目》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功用】《纲目》:"消散肿毒。"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