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青矾、皂荚矾、皂矾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1.《唐本草》: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出瓜州。
2.《本草图经》:矾石,生河西山谷及陇西武都石门,今白矾则晋州慈州无为军,绿矾则隰州温泉县,池州铜陵县,并煎矾处出焉。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炼乃成。绿矾形似朴消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又有
【性味】酸;涩;寒;无毒
【归经】肺;肝;脾;大肠经
【功用】燥湿杀虫;补血消积;解毒敛疮。主血虚萎黄;疳积;腹胀痞满;肠风便血;疮疡溃烂;喉痹口疮;烂弦风眼;疥癣瘙痒
【用法】内服:入丸、散,0.2-0.6g。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为2%水溶液涂洗。
【注意】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胃弱者慎服。
1.《纲目》:畏醋。
2.《本草经疏》: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多用。
3. 本品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胃弱及孕妇慎服。内服多用绛矾,对肠胃刺激作用较轻。服药期间禁饮茶水。
4.《纲目》:畏醋。
5.《本草经疏》:绿矾虽能消肉食坚积,然能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用。
6.《玉楸药解》:未可轻服。
7.《现代实用中药》:多服有碍胃肠,起消化不良及便秘之弊。生用大量作催吐剂,但易起胃肠炎,宜慎用。
【炮制】煅绿矾(又名:绛矾、矾红):将绿矾和米醋同放在砂锅内,盖好,放炭炉上烧煅,待绿矾溶化时,即用竹片搅拌均匀,使矾、醋充分混和,然后加热再煅,至全部呈绛色为度,取出放冷。(每煅绿矾100斤,用米醋20斤)1.绿矾:《增广验方新编》:研末。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生品多用于喉疮、趾甲疮等。
2.煅绿矾:《疮疡经验全书》:煅通红,取出放地上,出火毒。《万病回春》:(绿矾)一斤用瓦一片,两头用泥作坝,再用香油制,瓦上焙干,再着皂绿矾瓦上煅枯去砂为末。《本草述》:入砂锅内新瓦盖定盐泥固济,煅赤取出。《类证治裁》:面包煅。现行,取净绿矾,打碎后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粉。内服多煅用,可用于黄肿胀满,血虚萎黄,疳积久痢,肠风便血等。
3.醋制绿矾:《集验方》:用火煅通赤,取出,用酽醋淬过复煅,如此三度,细研。《卫生宝鉴》:砂锅子木炭烧通赤,用米醋内点之赤红。《寿世保元》:用醋煮过。《串雅内编》:(绿矾)八两,用红醋二茶杯,锻至红色,放地上出火毒。《增广验方新编》:醋泡晒干,入瓶内煅存性。现行,3.1.取净绿矾与醋同放铁锅内,置炉火上烧煅,待绿矾熔化时,用竹片搅匀,使矾、醋充分混合,再煅至全部呈绛色为度,取出,放凉,研粉。每绿矾100kg,用醋25kg。
3.2.取净绿矾,用明煅法煅至红透,趁热用醋淬透。每绿矾100kg,用醋30kg。
据研究:分析比较炮制前后的性质和含量变化,结果证明,炮制前铁含量为20.13%,醋制后含铁量为24.86%,提高近5%。醋制后加强脆性,质地疏松,而研末制成丸剂,人体易于吸收,增强疗效,同时绿矾通过醋制,使其强烈的酸涩之性味大部分消失而减轻对舌喉部粘膜的刺激性。
4.饮片性状:绿矾为不规则碎块,浅绿色或黄绿色,半透明,具玻璃光泽。质脆,入水易溶化。有铁锈气,味涩。煅绿矾(绛矾)呈粉状、绛色,味涩。醋制绿矾形如煅绿矾,微具醋气,味微酸。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尘。
【论述】1.《新修本草》:\"其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出瓜州。\"2.《本草图经》:\"绿矾出隰州温泉县、池州铜陵县,并煎矾处出焉,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炼乃成矾。其形色似朴消而绿色,取此一物置铁板上,聚炭封之,矾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看沸定,汁尽,去火待冷,取出授为末,则色如黄丹。又有皂荚矾,或云即绿矾也。\"3.《纲目》:\"绿矾,晋地、河内、西安、沙州皆出之,状如焰消。其中拣出深青莹净者,即为青矾;煅过变赤,则为绛矾。入圬墁及漆匠家多用之,然货者亦杂以沙土为块。昔人往往以青矾为石胆,误矣。\"》)③张石顽:\"皂矾,专除垢腻,同苍术、酒曲醋丸,治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甚效。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用以破血分之瘀积,其效最速。《金匮》治女劳黑疸,消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妇人白沃经水不利,子脏坚癖,中有干血,下白物,用矾石杏仁蜜丸纳阴中,日一易之。\"(《本经逢原》) ④汪级:\"矾红功亦略同白矾,色赤入心入血分,治诸血病,从容平缓而有奇功。尤消水肿血胀食蛊,治劳疸,合苍术及神曲用之,治中满鼓胀,胜于鸡矢醴及他攻破之药。又能敛气,且不必忌盐,盖平肝即以和脾,补心即以生土也。\"(《医林纂要·药性》)1.《新修本草》:其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出瓜州。
2.《本草图经》:绿矾出隰州温泉县、池州铜陵县,并煎矾处出焉,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炼乃成矾。其形色似朴消而绿色,取此一物置铁板上,聚炭封之,矾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看沸定,汁尽,去火待冷,取出授为末,则色如黄丹。又有皂荚矾,或云即绿矾也。
3.《纲目》:绿矾,晋地、河内、西安、沙州皆出之,状如焰消。其中拣出深青莹净者,即为青矾;煅过变赤,则为绛矾。入圬墁及漆匠家多用之,然货者亦杂以沙土为块。昔人往往以青矾为石胆,误矣。
4. 张石顽:皂矾,专除垢腻,同苍术、酒曲醋丸,治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甚效。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用以破血分之瘀积,其效最速。《金匮》治女劳黑疸,消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妇人白沃经水不利,子脏坚癖,中有干血,下白物,用矾石杏仁蜜丸纳阴中,日一易之。(《本经逢原》)5.汪级:矾红功亦略同白矾,色赤入心入血分,治诸血病,从容平缓而有奇功。尤消水肿血胀食蛊,治劳疸,合苍术及神曲用之,治中满鼓胀,胜于鸡矢醴及他攻破之药。又能敛气,且不必忌盐,盖平肝即以和脾,补心即以生土也。 (《医林纂要·药性》)6.《纲目》:绿矾,酸涌涩收,燥湿解毒,化涎之功,与白矾同而力差缓。按《张三丰仙传方》载伐木丸云,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肝乘脾土,病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用苍术二斤,米泔水浸二宿,同黄酒面曲四两,炒赤色,皂矾一斤,醋拦晒干,入瓶火煅。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汤任下,日二、三服。时珍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中满腹胀,果有效验。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既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湿化涎,利小便,消食积,故胀满、黄肿、疟痢、疳疾方往往用 之。其源则自张仲景用矾石、消石治女劳黄疸方中变化而来。
7.《本草经疏》:绿矾,《本经》主喉痹者,酸涌化延之功也。蚛牙口疮,恶疮疥癣者,燥湿除热解毒之功也。肠内泻血者,消散湿热 之后,复有收涩 之功也。然而诸 治之外,又善消积滞,凡腹中坚,肉积,诸药不能化者,以矾红同健脾消食药为丸,投之辄消。
8.《本经逢原》:皂矾,专除垢腻,同苍术,酒曲醋丸,治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甚效。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用以破血分之瘀积,其效最速。《金匮》治女劳黑疸,消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
9.《医林纂要》:矾红,功亦略同白矾。色赤入心入血分,治诸血病,从容平缓而有奇功。尤消水肿血胀,治劳疸,合苍术及神曲用之,治中满鼓胀,胜于鸡矢醴及他攻破之药。又能敛气,且不必忌盐,盖平肝即以和脾,补心即以生土也。
10.《唐本草》:疗疳及诸疮。
11.《日华子本草》:治喉痹,蚛牙,口疮及恶疮,疥癣;酿鲫鱼烧灰各服,疗肠风泻血。
12.《医学入门》:消水肿黄疸,小儿疳积,治甲疽肿痛出水。
13.《纲目》:消积滞,燥脾湿,化痰涎,除胀满黄肿、疟利、风眼、口齿诸病。
14.《现化实用中药》:用其小量,能补血,用于贫血及萎黄病,并治胃肠出血,配合他药为丸剂用之。生用大量作催吐剂。外用,火煅透,治结膜炎,白癣,脓疱疹,腋臭等,用本品之稀薄液,有收敛作用。
【来源】药材基源:为硫酸盐类水绿矾族矿物水绿矾或其人工制品(绛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nterite
采收和储藏:采得后,除去杂质。宜密闭贮藏,防止变色或受潮。采得后,除去杂质。宜密闭贮藏,防止变色或受潮。绿矾经煅制后即成绛矾(又名:矾红),参见\"炮制\"项。
【分布】生态环境:广泛分布于干旱地区,含铁硫化物矿物(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的风化带。
资源分布:除古代产区山西、甘肃、安徽、湖北、四川外,陕西、新疆、山东、浙江、河南、湖南等地均有产出。
【别名】青矾、皂矾、绛矾、滥矾、水绿矾
【性味】酸,寒。
【功用】除湿,解毒,收敛,止血。用于黄疸,贫血,胃肠出血;外用治湿疹疥癣,口疮。
【用法】0.5~1.5钱。外用适量,多入丸散剂用。
【炮制】挖出矿石,打碎,加水加热溶化,继续加热蒸发部分水份,放冷待自然结晶,取出结晶块即得。
【来源】为含硫酸亚铁矿石或化学制品。
【别名】青矾(《唐本草》),皂荚矾(刘禹锡《传信方》),皂矾(《普济方》)。
【出处】《日华子本草》
【性味】酸涩,凉。 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酸,性寒,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酸而涩,性凉,有毒。"
【归经】①《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肝。"
【功用】燥湿化痰,消积杀虫,止血补血,解毒敛疮。治黄肿胀满,疳积久痢,肠风便血,血虚萎黄,湿疮疥癣,喉痹口疮,烂弦风眼。 ①《唐本草》:"疗疳及诸疮。" ②《日华子本草》:"治喉痹,钟牙,口疮及恶疮,疥癣;酿鲫鱼烧灰和服,疗肠风泻血。" ③《医学入门》:"消水肿黄疸,小儿疳积,治甲疽肿痛出水。" ④《纲目》:"消积滞,燥脾湿,化痰涎,除胀满黄肿、疟利、风眼、口齿诸病。" ⑤《现代实用中药》:"用其小量,能补血,用于贫血及萎黄病,并治胃肠出血,配合他药为丸剂用之。生用大量作催吐剂。外用,火煅透,治结膜炎,白癣,脓疱疹,腋臭等,系用本品之稀薄液,有收敛作用。"
【用法】内服:入丸、散,0.5~1.5钱。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为溶液涂洗。
【注意】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胃弱者慎服。 ①《纲目》:"畏醋。" ②《本草经疏》:"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多用。"
【炮制】煅绿矾(又名:绛矾、矾红):将绿矾和米醋同放在砂锅内,盖好,放炭炉上烧煅,待绿矾溶化时,即用竹片搅拌均匀,使矾、醋充分混和,然后加热再煅,至全部呈绛色为度,取出放冷。(每煅绿矾100斤,用米醋20斤)
【论述】①《纲目》:"绿矾,酸涌涩收,燥湿解毒,化涎之功,与白矾同而力差缓。按《张三丰仙传方》载伐木丸云,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肝乘脾土,病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用苍术二斤,米泔水浸二宿,同黄酒面曲四两,炒赤色,皂矾一斤,醋拌晒干,入瓶火煅。为末,酣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汤任下,日二、三服。时珍尝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中满腹胀,果有效验。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既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湿化涎,利小便,消食积,故胀满、黄肿、疟痢、疳疾方往往用之。其源则自张仲景用矾石、消石治女劳黄疸方中变化而来。" ②《本草经疏》:"绿矾,《本经》主喉痹者,酸涌化涎之功也。蚛牙口疮,恶疮疥癣者,燥湿除热解毒之功也。肠风泻血者,消散湿热之后,复有收涩之功也。然而诸治之外,又善消积滞,凡腹中坚,肉积,诸药不能化者,以矾红同健脾消食药为丸,投之辄消。" ③《本经逢原》:"皂矾,专除垢腻,同苍术、酒曲醋丸,治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甚效。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用以破血分之瘀积,其效最速。《金匮》治女劳黑疸,消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 ④《医林纂要》:"矾红,功亦略同白矾。色赤入心入血分,治诸血病,从容平缓而有奇功。尤消水肿血胀,治劳疸,合苍术及神曲用之,治中满鼓胀,胜于鸡矢醴及他攻破之药。又能敛气,且不必忌盐,盖平肝即以和脾,补心即以生土也。"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的矿石或化学合成品。采得后,除去杂质。宜密闭贮藏,防止变色或受潮。
【分布】产山东、湖南、甘肃、新疆、陕西、安徽、浙江、河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