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槟榔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屈头鸡、水槟榔、马大白、紫槟榔、太极子

【性味】苦、甘,寒。

【功用】清热解渴,催产。用于热病口渴,咽喉炎,恶疮肿毒,难产。

【用法】1~2枚。

【来源】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i Levl.,以种仁入药。秋季果实呈褐色时采收,剖开取出种子,洗去假种皮,晒干。

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马金南、马金囊、紫槟榔、山槟榔、太极子、屈头鸡。

【出处】出自《品汇精要》

【性味】甘;寒

【归经】脾;胃;肺经

【功用】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催生断片。主伤寒热病;暑热口渴;喉炎喉痛;食滞胀满;麻疹肿毒

【用法】内服:生嚼1-2枚;或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未婚未育女性慎久服,孕妇禁服。

【论述】1.《品汇精要》:主催生,若难产临死者用仁细嚼,并华水送下。生产繁者,久服则子宫冷,自然绝矣。
2.《纲目》:伤寒热病,食数枚,冷水下。又治恶疮肿毒,内食一枚,冷水下,外爵涂之,即无所伤。
3.《广西中药志》:清肺、生津止渴。治麻疹、喉痛。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马槟榔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paris masaikai Levl.
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击破硬壳,取出种子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沟谷或山坡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马金南(《记事珠》),马金囊(《云南志》),紫槟榔(《纲目》),水槟榔、太极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屈头鸡(《广西中药志》)。

【出处】《品汇精要》

【性味】甘,寒。 ①《品汇精要》:"味苦甘,性寒,无毒。" ②《纲目》:"实:甘,寒,无毒。核仁:苦甘,寒,无毒。"

【功用】清热,生津,止渴。治伤寒热病暑热口渴,麻疹,喉痛,食滞胀满,肿毒。 ①《品汇精要》:"主催生,若难产临死者用仁细嚼,井华水送下。""生产繁者,久服则子宫冷,自然绝矣。" ②《纲目》:"伤寒热病,食数枚,冷水下。又治恶疮肿毒,内食一枚,冷水下,外嚼涂之,即无所伤。" ③《广西中药志》:"清肺、生津止渴。治麻疹、喉痛。"

【用法】内服:生嚼或煎汤,1~2钱。外用:捣涂。

【来源】为白花菜科植物水槟榔马槟榔种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击破硬壳,取出种子,晒干。

【分布】主产广西、云南。广东亦产。

【备注】同属植物锡朋槌果藤(分布广东、广西)的种子,在广东亦作马槟榔使用。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