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碎米桠、山茴香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肺;心;肝经
【功用】活血止痛,解毒祛湿。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咽喉肿痛,白带,疮毒,湿疹
【用法】内服:煎汤,15-30g;或侵酒。外用:适量,研末,浸油搽。
【论述】《贵州民间药物》:调气止痛。洽白带,疮毒。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iraea blumei G.Do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呆挖取根、根皮,洗净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000m的向阳山坡、杂木林内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碎米丫、山茴香(《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微温,味辛。"
【功用】治咽喉肿痛,跌打内伤,白带,疮毒。 《贵州民间药物》:"调气止痛。治白带,疮毒。"
【用法】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研末浸油搽。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的根或根皮。
【分布】分布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