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草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耳响草、白麻、磨丬果、土砻盾、石磨仔、磨仔草、磨档草

【性味】甘、淡,平。

【功用】疏风清热,益气通窍,祛痰利尿。用于感冒,久热不退,流行性腮腺炎,耳鸣,耳聋,肺结核,小便不利。

【用法】0.5~1两。

【注意】孕妇慎用。

【来源】锦葵科苘麻属植物磨盘草Abutilon indicum (L.)G. Do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金花草、磨挡草、耳响草、帽笼子、磨笼子、木磨子、磨盆草、苘麻、白麻、磨谷子、磨龙子、牛姑仔磨、磨丬果、复盆子、半截磨、磨仔草、假茶仔、牛响草、挨砻地堵、磨砻草、磨盘花、累子草、米兰草、帽子盾、倒绋草、四米草、研仔盾草。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性味】甘;淡;性凉

【归经】肺;肾经

【功用】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消肿解毒。主感冒;发热;咳嗽;泄泻;中耳炎;耳聋;咽炎;腮腺炎;尿路感染;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30-6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孕妇慎服。

【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散风、血热。耳鸣、耳聋,堡鸡、肉食亦可。
2.《本草求原》:健脾,止泻,同米擂煮黄糖食。
3.《岭南采药录》:能升清降浊,开窍活血,又挽救播手、痈疮。
4.《广东中药》Ⅱ:治小肠烦痛,肾虚余沥力、便刺痛或小便浑浊,腮腺炎,骨蒸劳热。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清热,升清降浊。治感冒高热不退,流行性腮腺炎,耳聋,耳鸣,甲状臃肿,遗精。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磨盈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地带,如平原、海边、砂地、旷野、山坡、河谷及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金花草、唐挡草(《生草药性备要》),耳响草(《岭南采药录》),帽笼子、磨笼子(《陆川本草》),磨盆草(《南宁市药物志》),印度苘麻(《英拉汉植物名称》),牛响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白麻(《广西中草药》)。

【出处】《岭南采药录》

【性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平,无毒。" ②《本草求原》:"叶:甘涩,微温。"

【功用】清热,利湿,开窍,活血。治泄泻,淋病,耳鸣耳聋,疝气,痈肿,荨麻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风、盘热。耳鸣、耳聋,煲鸡、肉食亦可。" ②《本草求原》:"健脾,止泻,同米擂煮黄糖食。" ③《岭南采药录》:"能升清降浊,开窍活血,又捣敷搭手、痈疮。" ④《广东中药》Ⅱ:"治小肠疝痛,肾虚余沥,小便刺痛或小便浑浊,腮腺炎,骨蒸劳热。"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清热,升清降浊。治感冒高热不退,流行性腮腺炎,耳聋,耳鸣,甲状脓肿,遗精。"

【用法】内服:煎汤,1~2两;或炖肉。外用:捣敷。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全草。夏,秋割取全草,晒干。

【分布】生于砂地、旷野或路旁。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台湾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