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性味】苦;寒
【归经】肝经
【功用】祛风止痒;凉血解毒。主流行性感冒;皮肤痒疹;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5-4.5g。
【论述】《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治流感,皮肤痒疹,蛇咬伤。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囊距翠雀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lphinium brunonianum Royl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500-6000m的草地或多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囊距飞燕草
【性味】苦、涩,寒。
【功用】凉血解毒,祛风止痒。主治流行性感冒,皮肤痒疹,蛇咬伤等症。
【用法】0.5~1钱。
【来源】毛茛科囊距翠雀Delphinium brunnonianum Royle,以全草入药。
【分布】西藏。
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甲果贝(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性味】性寒,味苦涩。
【功用】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治流感,皮肤痒疹,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0.5~1.5钱。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囊距翠雀花的全草。8~9月采收。
【分布】生于高山草地或岩石附近。分布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