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雷公柴、水肿木、火汤木、山木香、亚婆树、金耳环、落地金钱。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性味】味微苦;辛;性凉;小毒
【归经】心;肝;脾;胃经
【功用】祛风消肿;凉血解毒;收敛生肌。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烫火伤;溃疡
【用法】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论述】1.《陆川本草》:叶:凉血,消炎生肌。治烫伤,溃疡。
2.《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治风湿痛,跌打,火烫伤。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亮叶猴环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thecellobium lucidum Bent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中、灌丛中、山坡、路旁和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水肿木、火汤木、山木香(《广西药植名录》),羊角、黑汉豆、三角果(《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出处】《陆川本草》
【性味】《陆川本草》:"寒凉。"
【功用】①《陆川本草》:"叶:凉血,消炎生肌。治烫伤,溃疡。" ②《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治风湿痛,跌打,火烫伤。"
【用法】外用:研末油调敷,或煎水洗。
【来源】为豆科植物壳叶围涎树的枝叶。全年可采。
【分布】分布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福建、台湾、浙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