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性味】苦;凉
【功用】清热利尿;消食。主小便赤涩热痛;宿食不化
【用法】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
【来源】药材基源:为灯心草科植物扁杆灯芯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ncus diastrophanthus Bushen.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苦,凉。
【功用】清热,消食,利尿。
【用法】主治宿食内停,小便赤热等症。
【注意】1~2两。
【来源】灯心草科螃蟹脚Juncus diastrophanthus Buchen.,以全草入药。
【分布】四川。
摘自《中药大辞典》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性味】苦,凉。
【功用】清热,消食,利尿。治宿食内停,小便赤热。
【用法】内服:煎汤,1~2两。
【来源】为灯芯草科植物扁杆灯芯草的全草。夏季采收,晒干。
【分布】生于低山丘陵的水田边、溪沟或小河边润湿草丛中。分布于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