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青橘皮、青柑皮。
【出处】出自《珍珠囊》。
【性味】苦;辛;温
【归经】肝;胆;脾;肺;心经
【功用】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乳核;乳痈;疝气疼痛;食积气滞之胃脘胀痛;以及气滞血瘀所至的症瘕积聚;久疟癖块
【用法】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注意】1.气虚者慎服。
2.《仁斋直指方》:有汗者不可用。
3.《本草蒙筌》:老弱虚赢,尤宜全戒。
4.《本草经疏》:肝脾气虚者,概勿使用。
【炮制】1.青皮: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醋青皮:取青皮片,用醋拌匀,待醋吸尽,置锅内以文火炒至微带焦黄色,取出,晾干(每青皮片100斤,用醋15斤)。
【论述】1.《珍珠囊》:青皮主气滞,破积结,少阳经下药也。陈皮治高,青皮治低。
2.李杲:青皮,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又破滞削坚积,皆治在下者效。引药至厥阴之分,下食入太阴之仓。
3.青皮乃肝、胆二经气分药,敌人多怒,有滞气,胁下有郁积或小腹疝疼,用之以疏通二经,行其气也。若二经虚者,当先补而后用之。又疏肝气加青皮,炒黑则入血分也。
4.《本草纲目》:青橘皮,其色青气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一体二用,物理自然也。小儿消积,多用青皮,最能发汗,有汗者不可用,说出杨仁斋《直指方》,人罕知之。5.《本草经疏》:青皮,性最酷烈,削坚破滞是其所长,然误服之,立损人真气,为害不浅。凡欲施用,必与人参、术、芍药等补脾药同用,庶免遗患,必不可单行也。
6.《本草汇言》:青橘皮,破滞气,削坚积之药也,凡病郁怒气逆而胁肋刺痛,或疝气冲筑而小腹牵弦,二者乃肝气不和之病也;或温疟痞闷而寒热不清,或下痢痛甚而小腹胀满,或小儿食疳诸积而肚大肢瘦,三者乃脾气不和之病。此剂苦能泄,辛能散,芳香能辟邪消瘴,运行水谷,诚专功也。
7.《本草通玄》:橘之小者为青皮,功用悉同,但性较猛耳。青皮入肝,究竟主肺、脾之症居多。疟脉自弦,肝风之祟,青皮入肝散邪,入脾涤痰,故疟家必需之品。
8.《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
9.《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左胁有积有气。
10.《本草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
11.《本草备要》: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
12.《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采收和储藏: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化青皮”,又称“四花青皮。”
【分布】生态环境: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
资源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别名】四花青皮、个青皮、青皮子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肝、胆、胃经。
【功用】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
【用法】3~9g。
【炮制】青皮: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或丝,晒干。 醋青皮:取青皮片或丝,照醋炙法(附录Ⅱ D)炒至微黄色。每100kg青皮 ,用醋15kg。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或“青皮子”;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别名】青橘皮(《品汇精要》),青柑皮(《本草求原》)。
【出处】《珍珠囊》
【性味】苦辛,微温. ①《本草图经》:"味苦。" ②《医学启源》:"气温,味辛。《主治秘诀》云,性寒,味苦。" ③《会约医镜》:"味苦辛微酸。"
【归经】入肝、胆经. ①李杲:"足厥阴、少阳经之引经药。" ②《汤液本草》:"足厥阴经引经药,又入手少阳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④《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用】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 ①《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左胁有积气。" ③《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 ④《本草备要》:"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用法】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注意】气虚者慎服。 ①《仁斋直指方》:"有汗者不可用。" ②《本草蒙筌》:"老弱虚羸,尤宜全戒。" ③《本草经疏》:"肝脾气虚者,概勿使用。"
【炮制】青皮: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醋青皮:取青皮片,用醋拌匀,待醋吸尽,置锅内以文火炒至微带焦黄色,取出,晾干。(每青皮片100斤,用醋15斤)。
【论述】①《珍珠囊》:"青皮主气滞,破积结,少阳经下药也。陈皮治高,青皮治低。" ②李杲:"青皮,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又破滞削坚积,皆治在下者效。引药至厥阴之分,下食入太阴之仓。" ③朱震亨:"青皮乃肝、胆二经气分药,故人多怒,有滞气,胁下有郁积或小腹疝疼,用之以疏通二经,行其气也。若二经虚者,当先补而后用之。又疏肝气加青皮,炒黑则入血分也。" ④《纲目》:"青橘皮,其色青气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一体二用,物理自然也。小儿消积,多用青皮,最能发汗,有汗者不可用,说出杨仁斋《直指方》,人罕知之。" ⑤《本草经疏》:"青皮,性最酷烈,削坚破滞是其所长,然误服之,立损人真气,为害不泼。凡欲施用,必与人参、术、芍药等补脾药同用,庶免遗患,必不可单行也。" ⑥《本草汇言》:"青橘皮,破滞气,削坚积之药也。凡病郁怒气逆而胁肋刺痛,或疝气冲筑而小腹牵弦,二者乃肝气不和之病也;或温疟痞闷而寒热不清,或下痢痛甚而小腹胀满,或小儿食疳诸积而肚大肢瘦,三者乃脾气不和之病。此剂苦能泄,辛能散,芳香能辟邪消瘴,运行水谷,诚专功也。" ⑦《本草通玄》:"橘之小者为青皮,功用悉同,但性较猛耳。青皮入肝……,究竟主肺、脾之症居多。疟脉自弦,肝风之祟,青皮入肝散邪,入脾涤痰,故疟家必需之品。"
【来源】为芸香利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未成热的果皮或幼果。一般在春末夏初时采收,但亦有延长至秋季采摘者。个大者用刀将皮剖成四片至蒂部为止,除净内瓤,晒干,称"四花青皮";中等大者称"个青皮",最小者习称"青皮子",晒干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