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鲭、乌青、乌鲻、螺蛳青、青鲩、乌鲩、青棒、铜青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随息居饮食谱》:青鱼鲊,以盐糁酝酿而成,俗所谓糟鱼醉鲞是也。惟青鱼为最美,补胃醒脾,温营化食。但既经糟醉,皆能发疥动风,诸病人均忌。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肝经
【功用】化湿除痹;益气和中。主脚气湿痹;腰脚软弱;胃脘疼痛;痢疾
【用法】内服:煮食,100-200g。
【注意】1.《日华子》:“不可同葵,蒜食之。”2.《药性纂要》:“服术人忌之。不可合生胡荽、豆藿同食。”3.《本草求原》:“忌豆酱。”
【论述】1.崔禹锡《食经》:主血利,补中安肾气。
2.《食疗本草》:和韭白煮食之,治脚气脚弱,烦闷,益心力。
3.《日华子本草》:益气力。
4.《开宝本草》:主脚气湿痹。
5.《滇南本草》:和中,养肝明目。
6.《医林纂要》:滋阴平肝,逐水,截疟,治痢。
7.《随息居饮食谱》:补气养胃,除烦懑,化湿祛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青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得后,除去鳍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分布】生态环境:属中下层淡水鱼类,栖息于江河港道,沿江湖泊及附属水体中,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也食虾和昆虫幼体。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上至金沙江,下至河口及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华北比较稀少。
【别名】铜青、鲭、乌鲭、青棒、乌鲩、螺蛳青
【性味】苦,寒。
【功用】主治目赤肿痛及喉痹,扁桃体炎,并除恶疮白秃。
【用法】0.5~1钱,水煎服或外涂。
【来源】鲤形目鲤科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以胆囊入药。
【分布】长江以南平原地区,华北较少。
【别名】鲭(《日华于本草》)。
【出处】《本草经集注》
【性味】甘,平。 ①《日华子本草》:"平,微毒。" ②《开宝本草》:"甘,平,无毒。"
【归经】①《本草汇言》:"入足厥阴、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脾。"
【功用】益气化湿。治脚气湿痹。 ①崔禹锡《食经》:"主血利,补中安肾气。" ②《食疗本草》:"和韭白煮食之,治脚气脚弱,烦闷,益心力。" ③《日华子本草》:"益气力。" ④《开宝本草》:"主脚气湿痹。" ⑤《滇南本草》:"和中,养肝明目。" ⑥《医林纂要》:"滋阴平肝,逐水,截疟,治痢。" ⑦《随息居饮食谱》:"补气养胃,除烦懑,化湿祛风。"
【注意】①《本草经集注》:"服术勿食青鱼蚱。" ②陶弘景:"青鱼蚱不可合生胡荽及生葵并麦酱食之。"
【来源】为鲤科动物青鱼的肉。
【分布】分布以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为主,华北较少。是我国养殖鱼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