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华本草》
【性味】苦;性温;有毒
【功用】追风散寒;舒筋活络。主手足麻木;半身不遂
【用法】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绒白乳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arius vellereus (Fr.)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子实体,去泥沙,杂质,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混交林下,尤多在栎、石栎等硬木材树种林下。其柄盖白色,具短绒毛的特点,易与其他近似种相区分。夏、秋季盛产。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江苏、福建、湖北、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蘑菇
【性味】苦,温。
【功用】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 Fr.,以子实体入药。
【分布】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吉林、陕西、安徽、福建、湖南、四川、云南。
【备注】为“舒筋丸”原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