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头发草
【出处】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性味】苦;涩;性微温
【功用】清热解毒;利尿。主热淋;尿浊;疮疖疗毒;皮肤皲裂
【用法】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沙拐枣的根或带果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
采收和储藏:根夏、秋采挖,全草果熟期采收,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沙土、沙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头发草
【性味】苦、涩,温。
【功用】小便混浊:根0.5~1两,水煎服。 皮肤皲裂:全草调油膏外涂或煎水外洗。
【来源】藜科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以根及带果全草入药。
【分布】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
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头发草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性味】苦涩,微温。
【功用】根治小便混浊;全草治皮肤皲裂。
【来源】为蓼科植物沙拐枣的根或带果全草。根夏、秋采挖,全草果熟时采集。
【分布】生于砂丘、砂地、戈壁、干河床。分布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