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野白菊、小雪花、白升麻、山马兰、三脉叶马兰、消食花、常年青、白花千里光、八月霜、八月白、白马兰、马兰、红管药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用】清热解毒;祛痰镇咳;凉血止血。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肝炎;痢疾;热淋;血热吐衄血;痈肿疔毒;蛇虫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15-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煎洗无名肿毒。2.《贵州民间药物》:解表除热。治感冒风热。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凉血止血。治支气管炎,扁彩体炎,乳腺炎,鼻衄,蕲蛇、蝮蛇咬伤。4.《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治毒蛇咬伤,蜂螫虫咬伤,疔疮,扭伤,外伤出血。
【来源】药材基源:为区科植物三脉紫菀的全草或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ageratoides Turc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扎把晾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3350m的林下、林缘、灌丛及路边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毒性】小鼠口服煎剂240g/kg(成人用量的192倍)或提取物Ⅰ(山白菊乙醇浸膏水溶部分用乙醚提取后,其母液再用乙酸乙酯提取所得)4 g/kg(相当于生药500 g/kg),3日内均不引起死亡,只见安静、呼吸慢、皮毛松湿,经12-24小时恢复。用提取物Ⅰ对麻醉兔静脉注射22、42、100mg/kg,血压短时间下降,呼吸无明显影响,对麻醉豚鼠腹腔注射64mg/kg ,心电图也无明显异常。
【别名】野白菊(《植物名实图考》),小雪花、白升麻(《贵州民间药物》),山马兰、三脉叶马兰、消食花、常年青、白花千里光、八月霜、八月白、白马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性味】苦辛,凉。 ①《植物名实图考》:"凉。"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苦辛,凉。"
【功用】疏风清热解毒,祛痰镇咳。治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疔疮肿毒,蛇咬,蜂螫。 ①《植物名实图考》:"煎洗无名肿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解表除热。治感冒风热。"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凉血止血。治支气管炎,扁桃体炎,乳腺炎,鼻衄,蕲蛇、蝮蛇咬伤。" ④《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治毒蛇咬伤,蜂螫虫咬伤,疔疮,扭伤,外伤出血。"
【用法】内服:煎汤,0.5~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来源】为菊科植物山白菊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分布】生于路边、水沟边、旷野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