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药大辞典》
【出处】《滇南本草》
【性味】《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专入肺经。"
【功用】治咳喘,肺气胀,各种内出血。 ①《滇南本草》:"经霜叶敷臁疮。" ②《本草再新》:"治咳嗽吐血,止渴生津。" ③《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气喘,消肺气胀。"
【用法】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敷。
【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叶片。
摘自《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性味】苦;性寒
【归经】肺经
【功用】止咳定喘;生津止渴;活血止血。主咳喘;消渴及各种内出血;赚疮
【用法】内服:煎场,3~9g;或适量泡茶。外用:适量,研末敷。
【论述】1.《滇南本草》:经霜叶敷臁疮。
2.《本草再新》:治咳嗽吐血,止渴生津。
3.《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气喘,消肺气胀。
【来源】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柿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ros kaki Thunb.
采收和储藏:霜降后采收,晒干。
【分布】多为栽培种。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